潮健康/外電編譯
更年期前期有哪些月經變化? 停經後「異常血塊」當心癌症?
女性更年期多數在40歲至58歲之間發生,平均年齡為51歲,更年期前後可能會發生較大的月經變化,有哪些症狀出現時要提高警覺?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內科醫師Karen
Carlson指出,「更年期前期」的月經變化大,出血量差異明顯,偶有月經延遲等狀況,如果有非典型症狀或停經後出血要提高警覺。
Carlson指出,平均在更年期(最後一次月經前一段時間,到完全沒有月經12個月)前四年,女性會開始出現較多經期狀態變化。通常40多歲之後,就可能發生月經間隔變長、經期不順、偶爾月經量增加、月經不規律等。
Carlson提醒,出血嚴重且大量的月經,比如月經連續來7天,比起月經遲遲不來更值得憂心。如果在兩次經期之間發生經期不順,如不規則或少量出血,也屬於不正常的徵兆,務必及時向婦產科醫師尋求專業諮詢。
更年期前期如果異常出血要當心嗎?Carlson認為更年期前期的經血量變化,大多與這時期的女性荷爾蒙變化有關,常見出血原因包括子宮肌瘤、息肉、子宮腺瘤等,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變厚與出血量增加,或引起月經不適。另外,某些女性的出血問題與服用凝血藥物有關。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也可能造成不正常出血。
不過,Carlson提醒,雖然更年期後出血大多數與癌症無關,但即使只發生過一次出血,而且顏色偏向褐色小斑點狀,都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女性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早就診檢查。
子宮內膜癌有哪些風險因子? 少吃高脂肪食物多運動
《美國癌症協會》提醒,影響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眾多,包括肥胖、藥物(雌激素、避孕藥、多囊性卵巢綜合症藥物)、體內避孕器、年齡、第2型糖尿病、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子宮內膜增加、骨盆曾接受放射治療、飲食、運動等等。
與健康體重的女性相比,BMI介於25至29.9的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為2倍,BMI30以上則高出3倍。初經在12歲之前發生者,子宮內膜癌風險也會增加。相反地,長期使用避孕藥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最低。
《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女性要避免子宮內膜癌,平時應減少攝取高脂肪飲食並增加運動量。另有相關研究指出,久坐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較高,也會增加結腸癌風險。若曾發生過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尤其是複雜性非典型增生),應及早就醫治療,以預防子宮內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