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頭暈、平衡困難該如何緩解? 專家解答: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文章分類/

地震後頭暈、平衡困難該如何緩解? 專家解答: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 2024-07-20 更新
1216 瀏覽
❝ 快速摘要: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此後大小餘震不斷,自22日晚間至23日早晨,中央氣象署已記錄近200起餘震;今(23)日凌晨更出現2起規模6以上地震。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地震頻仍的狀況下,可能引起民眾「沒地震卻感覺四周都在晃」的錯覺。
快速跳轉目錄


潮健康/綜合報導
分不清是真地震還是「假地震」! 哪些人容易有「地震後眩暈症候群」?

分不清是真地震還是「假地震」! 哪些人容易有「地震後眩暈症候群」?

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此後大小餘震不斷,自22日晚間至23日早晨,中央氣象署已記錄近200起餘震;今(23)日凌晨更出現2起規模6以上地震。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地震頻仍的狀況下,可能引起民眾「沒地震卻感覺四周都在晃」的錯覺。

黃軒醫師解釋,上述這種錯覺在醫學上稱為「地震後眩暈症候群」(PEDS),是一種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或生理反應。先前的研究認為,處於持續發生地震或餘震地區者,確實或多或少會出現頭暈目眩、分不清是真地震還是「假地震」的狀況。

一般而言,該狀況好發於女性、高齡者、居住於高樓層者、容易暈船或暈車者、壓力較大或處於焦慮狀態者,以及剛經歷重大災變甚至出現心理創傷者。另外,根據日本研究團隊發布於《PLoS
One》的文獻,出現PEDS狀況者更有可能在室內環境、且症狀可持續約數天至數月不等。

不只會頭暈、平衡困難! 地震後眩暈症候群10大症狀

不只會頭暈、平衡困難! 地震後眩暈症候群10大症狀

黃軒醫師進一步指出,以下可能是PEDS發生時的常見症狀:

1. 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
2. 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
3. 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
4. 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
5. 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
6. 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
7. 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
8. 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
9. 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
10. 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

黃軒醫師強調,這些症狀並不一定會一次出現,但會有偶發性症狀可能會在地震後的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並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例如半夜一接收到地震警報,就會開始焦慮不安、且難以再次入睡。對於處於重災區的民眾,對於地震的搖晃可能更為敏感,PEDS症狀亦可能更頻繁地出現。

如何緩解地震後眩暈症候群? 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如何緩解地震後眩暈症候群? 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上述研究之領銜作者、京都大學醫學院三輪竹教授表示,民眾若在地震後有持續的眩暈感,可以先暫停手邊的工作或待辦事項,可透過「凝視遠方」重新校準內耳的前庭系統、和來自眼睛及足部神經的感覺信號,從而改善平衡感。再者,嘗試走出戶外觀看遠景、或者單純飲用冷飲或熱飲,都有助於安撫身體並在短時間內緩解不適。

地震後眩暈症候群出現以下6種惡化 應盡早就醫

若症狀持續或更嚴重的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使用「非處方抗組織胺藥」,又稱暈車藥以緩解症狀。黃軒醫師也提醒民眾,若PEDS症狀無法緩解且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1. 持續的不安感:地震後無法進行日常活動,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
2. 食慾問題容易因焦慮而吃不下飯,且已嚴重影響生活。
3. 睡眠問題:容易在半夜驚醒或整夜失眠,進而導致睡眠品質低落。
4. 情緒波動:憤怒、悲傷或絕望等情緒無法平息、或出現劇烈波動。
5. 社交隔離:開始避免與他人互動,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
6.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持續恐慌、夜間惡夢、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事物或地點。






資料來源:
《地震頻傳,怎麼辦?》-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Post-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 following the 2016
Kumamoto earthquakes,
Japan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遇強震「馬上逃跑」是錯的! 專家教「正確3步驟」保命:別再迷信黃金三角
地震後常做惡夢、緊張易怒?不及時治療恐PTSD! 醫揭4招遠離創傷「震後群」

快速跳轉目錄

▧ 最新文章

✦ 潮健康致力於推廣健康潮流新知,歡迎各種形式之媒體洽談合作 ✦
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或電洽:02-6605-0993,將有專人與您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