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行為有助降低癮頭

文章分類/

防疫期間染上「不良嗜好」 解封後卻無法戒掉? 研究:社交行為有助降低癮頭

✦ 2024-07-20 更新
2640 瀏覽
❝ 快速摘要:社交行為對人類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隨著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使社交行為瞬間變了調:有些人得不到原有的醫療資源與社會救助、有些人得面臨失去至親的痛苦。沒有了人與人間的羈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暴增,各地酗酒、吸毒率飆高,人們沒有了依靠,似乎就只能靠不良嗜好排遣孤獨。如果你在先前三級警戒的時候,因無法戒除不良嗜好而痛苦萬分,請趕緊利用解封期間和久違的朋友和家人聯絡,或許能降低你的癮頭!
快速跳轉目錄

2021/10/07

社交行為對人類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隨著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使社交行為瞬間變了調:有些人得不到原有的醫療資源與社會救助、有些人得面臨失去至親的痛苦。沒有了人與人間的羈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暴增,各地酗酒、吸毒率飆高,人們沒有了依靠,似乎就只能靠不良嗜好排遣孤獨。如果你在先前三級警戒的時候,因無法戒除不良嗜好而痛苦萬分,請趕緊利用解封期間和久違的朋友和家人聯絡,或許能降低你的癮頭!

澳洲動物實驗證明社交助於戒除不良嗜好

澳洲動物實驗證明  社交助於戒除不良嗜好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心理學院的凱莉.克萊門斯(Kelly
Clemens)博士想探究為何人們在與外界隔絕時,會較容易對不良嗜好上癮,如酗酒、吸菸或吸毒。於是克萊門斯開始透過成年大鼠做實驗。研究團隊先是讓大鼠對尼古丁成癮,再將牠孤立在籠子裡,不與其他同伴做接觸。團隊發現,在大鼠遭受孤立期間,更容易對尼古丁造成依賴;但牠們一回到同伴身邊時,尼古丁成癮的情形就減輕許多。克萊門斯表示,這代表社交行為可能有助於降低不良嗜好的癮頭發作,未來可能可以朝著治療「藥物濫用」患者的方向做研究。有趣的是,雖然此研究側重於尼古丁成癮,但克萊門斯認為此情況對於糖分和高膽固醇飲食的成癮可能也適用。

克萊門斯更補充,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個人從社會中孤立的現象加劇,可能會造成焦慮、憂鬱或是暴飲暴食等等行為,若是再搭配抽菸飲酒等壞習慣,身體狀況只會隨著隔離時間的推進而每況愈下。疫情期間,人們是渴望社交互動的,她認為人在社交互動時,大腦會開啟某種「獎勵機制」,使心情更加愉悅、放鬆,可能就會讓不良嗜好的癮頭減輕,這可視為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行為。但克萊門斯強調,這次實驗畢竟只針對動物,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驗證這個理論是否精確。

社交行為與對食物的渴望相似

社交行為與對食物的渴望相似!  居家防疫可說是「違背本能」行為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實驗參與者孤立,不讓他們使用社交軟體、也不讓他們與任何人互動10小時;在幾天後則讓他們禁食10小時。研究人員掃描他們的大腦後,發現參與者腦中的黑質對社交和食物都有相似的「渴望信號」,意即人類對於社交的追求就像進食一樣,是一種身體的「本能」,這也解釋為何疫情爆發後人們的精神狀況會不穩定,因為人需要彼此陪伴,就是本能所驅使的,而居家隔離可說是種違背本能的行為。

先前居家防疫的確讓許多人悶壞了,根據上述研究,疫情大流行不只讓個人染上不良嗜好的機率大增,也連帶影響家暴事件的比率增加,以及心理門診看診人數成長;幸虧國人在三級警戒時配合防疫政策,並保持高度自律,才得以在3個月內使疫情獲得有效控制。綜合上述,只要個人確實遵守疫情指揮中心頒布的防疫政策,就不用怕違背社交本能,和身邊重要的人保持聯繫,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社交圈中。


資料來源:
Social interactions after isolation may counteract cravings
A hunger for social contact

快速跳轉目錄

▧ 最新文章

✦ 潮健康致力於推廣健康潮流新知,歡迎各種形式之媒體洽談合作 ✦
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或電洽:02-6605-0993,將有專人與您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