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有關,並點名「肥胖」是後天引起致癌的重要因素。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統計顯示肥胖與各種癌症如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大腸癌高度相關,顯示肥胖族群的確比較可能發生癌症。
《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有關,並點名「肥胖」是後天引起致癌的重要因素。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統計顯示肥胖與各種癌症如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大腸癌高度相關,顯示肥胖族群的確比較可能發生癌症。
胃藥吃錯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可能對腸胃道造成傷害?微笑藥師廖偉呈藥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透過服用胃藥緩解胃部不適,然國人濫用胃藥的習慣普及,甚至會與醫師要求加開胃藥。但當真的有需要服用胃藥時,卻往往吃錯方法,也搞錯胃藥的角色與用途。
時常發現「眼皮跳」相當頻繁,要注意可能是多種疾病發生的訊號,甚至有可能是確診的前兆?刊載於《Springer Nature》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不僅造成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也可能引起結膜炎、乾眼症等疾病,其中「提眼肌無力」疾病甚至可能引發「眼瞼肌肉痙攣」,導致嚴重的眼皮跳動現象。
無不良嗜好、家族相關病史,仍要注意「心肌梗塞」的風險!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劉昱成醫師表示,疫情期間一患者於工作時突然昏厥並失去心跳,急診後CPR仍然意識不清。確診後認定為急性心肌梗塞,原本心血管就已慢性阻塞約90%、完全阻塞後更造成大片心肌梗塞缺氧,幸經緊急裝置血管支架後順利清醒。
疫情持續延燒 民眾對家庭常備藥物的需求遽增,在診所或藥局都有許多民眾來詢問各種緩解症狀的藥品 其中俗稱普拿疼的「乙胺醯酚」(Acetaminophen)更是詢問度爆表。各類止痛退燒藥物的選擇中,普拿疼(Acetaminophen)算是目前公認對血壓影響不大、沒有明顯藥物交互作用的止痛退燒藥。這個機會提醒高血壓患者,在服用乙胺醯酚(Acetaminophen)時,也要多留意自己的血壓變化,畢竟血壓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不少人的年度目標清單中總會有「減肥成功」這個選項,但若光靠「不吃」減肥,反而可能落入「越減越肥」的窘境。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節食減肥不但會加速肌肉流失,也更容易導致復胖。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是關鍵。
身體發出哪些警訊,可能與「貧血」有關?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徐聖侖醫師表示,臨床上貧血最主要的症狀以頭暈為主。由於缺乏血紅素,也可能引起疲倦、精神不濟。在部份鐵質缺乏的族群身上,還可能見到嗜食冰塊的異食癖現象。貧血原因、種類及病理變化多,不一定每個人症狀皆相同。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條件。考量到健康飲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美國心臟協會》15年來首次更新了飲食指南,並刊載於《Circulation》期刊。美國心臟協會根據過往研究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醫紀錄,節錄10種飲食建議,民眾可視個人健康程度作出調整。
男性在服用威而鋼後,大多期待在床上能「大展雄風」,為何實際上陣時小兄弟仍舊「垂頭喪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服用威而鋼仍無法正常勃起,不見得與藥物劑量有關,而可能是使用方法錯誤所致。提醒男性在服用威而鋼前,應避免以下6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