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暈、胸悶以為是小感冒 她一量血壓竟「衝破200」! 醫揭:早晚溫差大更危險
近日適逢春夏交替,早晚氣溫的巨幅變化可能是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近期收治一名80歲女性患者,因氣溫變化劇烈而出現頭暈、胸悶、肩頸僵硬痠痛、容易疲倦等症狀。平時身體硬朗的她誤以為是小感冒,豈料就診服藥後症狀未見改善。
近日適逢春夏交替,早晚氣溫的巨幅變化可能是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近期收治一名80歲女性患者,因氣溫變化劇烈而出現頭暈、胸悶、肩頸僵硬痠痛、容易疲倦等症狀。平時身體硬朗的她誤以為是小感冒,豈料就診服藥後症狀未見改善。
三高為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多數人卻往往不知三高可能致命!據衛福部公布資料,台灣約高達529萬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前期雖無特定症狀,但若未即時管理,最終可能危及性命。因此,民眾應依循「居家量測、130/80標準、722原則 」3口訣,養成正確量測血壓的習慣。
罹患高血壓不只會影響心血管功能;甚至可能增加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權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文獻指出,患有高血壓之女性,日後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恐大幅提升;研究認為,血壓升高可能造成子宮平滑肌細胞的損傷,從而導致肌瘤生長。
究竟在一天中的哪個時段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效益最大?雖尚未有一致的科學定論,但刊載於《Diabetes Care》的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若能於夜間採取「中高強度運動」,相較於早晨或下午運動,能有更顯著的健康益處,包括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以及心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的機率下降。
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體內器官都一清二楚!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器官的正常運作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因此對待器官應該要比「對待愛人」更加細心呵護。高敏敏營養師也說明,各大器官的照護需要「趨吉避凶」,尤其以下風險因子更要有意識地避免。
上班久坐、下班追劇已成為現代人的常態,屁股一坐就動輒一整天,可能影響健康甚至罹患心血管疾病!不過,刊載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JSM)表明,即使是養成簡單的「步行」習慣,也能降低久坐10.5小時以上者的健康風險。
腎臟功能已經出現受損,身體卻可能完全「無感」?哪些人口能是高風險族群?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通常在病程已進展到第三、四期時,才會逐漸出現程度不一的尿毒症狀、使患者意識到需進一步就醫檢查。
讓你膽固醇飆高的真正罪魁禍首是「雞蛋」嗎?吃雞蛋會引發高膽固醇、甚至是心血管疾病?少吃幾顆蛋就能控制好自己的健康指數?其實吃蛋和高膽固醇的關聯性,沒有你想像地那麼高!今天就好好為大家說明,食用雞蛋和高膽固醇疾病之間的關係。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全球盛行率高達10%以上,影響超過8億人的腎臟健康與併發症死亡率 。同時,慢性腎臟病更是造成洗腎的重要原因,但因慢性腎臟病早期絕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及早診斷與治療的難度增加,更造成社會醫療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