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重沒吃早餐會變胖? 營養師列5理由:身體燃燒熱量變少
張語希營養師指出,不吃早餐可能與體重增加有關,原因包括:代謝速度下降、午晚餐進食量增加、血糖波動變大、食慾激素失調,以及夜間進食增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身體燃燒熱量減少、囤積脂肪更多。對於習慣不吃早餐的人,可選擇低負擔、高營養的食物,如水果、堅果或優酪乳;習慣吃早餐者則應均衡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健康脂肪,穩定血糖和提升飽足感。
張語希營養師指出,不吃早餐可能與體重增加有關,原因包括:代謝速度下降、午晚餐進食量增加、血糖波動變大、食慾激素失調,以及夜間進食增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身體燃燒熱量減少、囤積脂肪更多。對於習慣不吃早餐的人,可選擇低負擔、高營養的食物,如水果、堅果或優酪乳;習慣吃早餐者則應均衡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健康脂肪,穩定血糖和提升飽足感。
當心情差到食不下嚥時,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少量多餐、選擇鮮豔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來減少胃腸負擔、提高食慾。另有3大「忘憂營養素」能幫助改善情緒:維生素B群有助於提升血清素和多巴胺,Omega-3脂肪酸改善大腦功能,鎂則能放鬆肌肉、減少焦慮。黑巧克力中也含有鎂,適量食用有助於緩解壓力。保持均衡飲食並適當補充這些營養素,有助於重新找回好心情。
曾奕衡營養師指出,鎂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在體內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現代人缺乏運動、上班久坐,加上常態性的三餐外食,確實不容易補充足量的鎂。因此,除了透過多攝取堅果類、全穀類、深綠色葉菜外,也可以考慮透過營養品的輔助,來補足每日所需的鎂。
近日適逢端午佳節,台灣素有吃粽子應景的習俗。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國人也更加關注粽子的熱量與內餡食材,深怕連日的「粽」口味讓體重數字突破天際。
隨著冬季最強寒流的襲來,氣象局已經發出低溫警報,台灣特定區域甚至可能面臨攝氏5度以下的極低溫。尤其當從睡夢中甦醒時,體溫會遭逢劇烈改變,也是血管容易劇烈收縮、血液濃稠化的高風險時機。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鎂為國人普遍攝取不足的礦物質。多數民眾以為缺乏鎂至多只會影響睡眠,但其實鎂參與身體相當多的機轉,如血糖、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組織等功能;更有諸多研究顯示,長期缺鎂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經痛、憂鬱症、哮喘有關,因此民眾切勿忽視缺乏鎂的嚴重性。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明明沒有吃多餘的零食點心、也不隨便喝有糖的手搖杯,為何體重數字卻還是節節高升?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事實上不只零食飲料,如果生活中缺乏「擇食」的觀念,再加上久坐不動等習慣,想瘦下來仍具有一定的難度。若不想囤積多餘熱量,擇食中的「控制飯量」與「用餐順序」2大觀念更顯重要。
以前在生殖醫學中心工作時最常要幫病人解決不孕症的問題,隨著台灣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逐漸上升,有備孕需求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以下「備孕營養補充4大招」再搭配做功課、算時間,試了半年還是沒有結果就可以去諮詢生殖醫學科醫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