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霧恐是更年期引發! 研究:與嚴重憂鬱、性功能障礙最相關
「腦霧」(Brain fog)在臨床上並非指稱特定疾病,而是形容大腦運作受到疾病、感染或各種生理因素影響,出現思考速度變慢、大腦反應減緩等情況。近年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腦霧也可能是女性更年期相關症狀,且與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有關。
「腦霧」(Brain fog)在臨床上並非指稱特定疾病,而是形容大腦運作受到疾病、感染或各種生理因素影響,出現思考速度變慢、大腦反應減緩等情況。近年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腦霧也可能是女性更年期相關症狀,且與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有關。
春寒料峭時節,氣溫、溼度劇烈變化,更容易發生關節不舒服,甚至引起關節炎大發作?衛福部臺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敏旭受訪表示,溫度、溼度加上壓力的綜合變化,的確可能影響關節和軟組織的活動度與協調度。尤其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及關節有舊傷者,在氣溫變化時更容易感覺關節不適加劇。
隨著民俗月的到來,有一女性向醫師反應連日遇到「靈異現象」,經常睡醒了卻動不了、甚至覺得床邊有人盯著自己看。這是否為民間俗稱的「鬼壓床」?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澄清,該患者遇到的狀況可能是「睡眠癱瘓症」,呼籲民眾不必過度驚慌,可事先透過睡眠醫學門診協助以釐清相關症狀。
適逢民俗月份,若身邊親友突然對空氣說話、性格丕變,不一定是「卡到陰」,可能為罹患「思覺失調」的前兆?萬芳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邱一航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28男性成天對著空氣說笑,一問一答得彷彿有真人與他對話。嚇得家人一致認為他「卡到陰」,到各大廟宇收驚拜拜卻不見好轉;爾後前往精神科就診才發覺,該男子是思覺失調發病而非中邪。
精神衛生照護系統,正式進入下一階段!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照護心起點記者會中表示,《精神衛生法》距上次修訂已15年,預計這會期將順利通過修法,更加強化精神疾病的社區治療及照護,透過積極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以及長效針劑治療藥物給付等配套,幫助精神疾病族群如思覺失調症患者順利回到社會,截斷病人重覆來回醫院、社區的「旋轉門」循環。
本土確診人數突破300萬,外界關心不只要擔心兒童染疫後發生「多重系統發炎症」(MIS-C),成人多重器官發炎(MIS-A)的病患也將陸續出現?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科教授李建璋發文指出 ,雖然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2至12周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的個案,國內應將出現相關案例。
人生中難免會遭遇「愛別離」的痛苦,當失戀、離婚發生時,該如何調整生理與心理狀態,避免落入憂鬱、想不開等負面情緒?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周緯柏醫師表示,為感情問題來求診者為數不少,甚至不乏年輕族群為此諮詢精神科介入治療。周緯柏醫師表示,失戀或失婚(親密關係的結束)是人生中常見的壓力來源,當結束一段親密關係常見的反應會有悲傷、憂鬱情緒,嚴重時會有自我懷疑、自信心低落等狀況。再更極端嚴重時會產生幻聽、幻覺,甚至有自殺想法。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近年隨著戲劇節目及衛教宣導,民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有所提升。不過,當隨機傷害的社會事件發生時,仍可見到媒體報導加害人宣稱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引發群眾恐懼。亞東醫院精神科江惠綾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強調,思覺失調是一種大腦相關疾病,只要透過藥物加以穩定控制,病患的行為表現可有良好的改善。思覺失調主要症狀有兩點最為明確,第一是「妄想」,患者容易相信「非真實」的事情;第二個是「幻覺」,病人容易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看到不存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