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綜合報導
染疫後多重系統發炎 2-12周將出現MIS-A案例
本土確診人數突破300萬,外界關心不只要擔心兒童染疫後發生「多重系統發炎症」(MIS-C),成人多重器官發炎(MIS-A)的病患也將陸續出現?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發文指出
,雖然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2至12周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的個案,國內應將出現相關案例。
李建璋教授表示,MIS-C案例最早是在2020年四月,英國東南部兒科醫師在10天內發現有8名兒童患者出現類似「川崎氏症候群」的疾病。兩個月後,英國、美國報告16名成人也發生類似疾病。
成人MIS-A與兒童的MIS-C相似特徵中,族群多以非洲拉丁裔為主,通常肥胖、過往健康,年齡多落在青壯年,臨床表現為高燒。MIS-A其中有3分之1會出現口腔或眼睛黏膜發炎,實驗室數據發炎指數上升。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 症狀五花八門
李建璋教授指出,成人MIS-A病患全都有心臟症狀,包括胸痛、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與COVID-19重症最大的分別是,成人MIS-A的呼吸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但是,隨著案例報告增加,發現成人MIS-A約有一半患者需要住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相較於兒童1%-3%死亡率高出許多。
「每個人的症狀五花八門,為醫師帶來更多困惑!」李建璋教授表示,這些MIS-A病例報告的症狀從神經學的中風、幻覺,到腸胃道的腹痛、腹瀉、肝炎、紅疹;血液檢查中的血小板降低或大幅上升,甚至是新陳代謝的血糖上升、酮酸中毒;肺臟陰影或積水。每個人都有不同組合,找不到固定臨床標準作為確診定義。
李建璋教授指出,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為公共衛生調查一致性,提醒民眾注意自身症狀,也定訂了一個一致性標準,但該份診斷標準與疾病本身一樣複雜,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較難以清楚瞭解。
CDC公布資料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成人染疫後發生MIS-A的機制,建議持續發燒並發生腹痛、眼睛充血、腹瀉、頭暈(低血壓)、皮膚紅疹、嘔吐一項以上症狀時應盡快尋求治療。
如何診斷確診後MIS-A? 眼睛紅皮膚紅疹要當心
李建璋教授建議,可使用「123」法則來歸納是否為MIS-A,「1」指的是1個先決條件,必須是COVID-19感染過後,PCR、快篩或是抗體任一陽性。「2」是指2個必要條件為發燒(猝死),再加上抽血有發炎證據,(血液指標 CRP、Ferritin、IL-6, PCT 上升)。「3」指的是必須包含心臟或皮膚黏膜的3個器官受損,最常見為心臟、腸胃、與神經學。
李建璋教授提醒民眾,可用更簡單的方式警覺是否為MIS-A症狀,只要確診COVID-19過後,突發高燒但呼吸症狀不明顯,就要就醫檢查。由於只有不到一半的民眾會眼睛發紅或皮膚紅疹,屬於非常特異的症狀表現,相對更容易辨別,建議家人同事多幫忙注意相關症狀。
李建璋教授提醒,MIS-A有一定的致命風險,早期就醫並早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治療合併抗血栓,是目前治療的唯一機會,民眾應特別注意是否有類似症狀,發現症狀時務必及早就醫。
資料來源:
李建璋教授《MIS-A 診斷123》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Adults (MIS-A)
延伸閱讀:
兒童確診也會得「長新冠」? 重症醫籲家長注意「5大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