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綜合報導
又是諾羅病毒惹的禍? 饗饗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
近期知名吃到飽餐廳「INPARADISE 饗饗」疑似傳出食物中毒事件,疾管署於今(14)日公布人體檢驗結果,表明1月5日至7日期間,共有77名用餐客人發生不適,其中78%有嘔吐症狀、77%有腹瀉症狀,68%個案感覺噁心,28%個案發燒,且有14%腹脹不適。就醫初步診斷結果皆為腸胃炎。值得一提的是,77名用餐者中有9人驗出諾羅病毒陽性。
疾管署也於今日發布新聞稿提醒國人,國內第2週(1月5日至1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69,747人次,為近5年同期最高且近期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週共接獲194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通報數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共計92起,以檢出諾羅病毒(88件,占95.7%)為多。
諾羅病毒引起嚴重腸胃炎 與「細菌性腸胃炎」差別在哪?
疾管署提醒,因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擁有較強的傳染力,尤以家庭手足間、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一般而言,病毒性腸胃炎通常會出現腹瀉、嘔吐、脫水、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潛伏期約1-3天、而2-3天症狀會逐步緩解。
至於夏季容易盛行的「細菌性腸胃炎」,多由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不一定會同時發生,持續時間最長可達7-10天,潛伏期則從數小時至5天都有可能。
疾管署提醒,適逢年末、農曆春節將至,民眾出遊、聚餐時應落實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並注意食物儲存或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蚵、貝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腸胃炎傳播。另外,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如有疑似腸胃炎症狀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噴酒精、用乾洗手都沒用! 諾羅病毒一人得「全家都遭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曾指出,過去因為新冠疫情,國人太強調「酒精洗手」;隨著諾羅病毒爆發,提醒國人應該逐漸養成「肥皂洗手」的習慣,諾羅病毒等無套膜的RNA病毒顆粒,無法溶於酒精而隨酒精揮發,因此一定要將「肥皂洗手」作為第一優先,成為應有的日常。
姜冠宇醫師表示,諾羅病毒在環境中極其穩定;可以抵抗冰凍、加熱至攝氏60度以及氯或酒精消毒。又因為在冬天特別活躍,被稱為「冬季嘔吐病」(Winter Vomiting Disease),而且只需要小於100顆病毒顆粒,即可傳播在接觸較多的家庭場域,容易造成「一人得全家得」的集體感染。
另外,諾羅病毒潛伏期長達24-48小時,有症狀可長達72小時約三天左右,但發病4週內,排便都可能仍具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一天只要水瀉超過3次,就要注意「感染性腹瀉」。尤其是4-11歲小朋友呼吸道及消化道傳染病全部「瞬間到位」,發生率提升恐怕比成年人更快。
被諾羅病毒感染如何盡快恢復? 患者必知自我照護6重點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弘彥醫師也提醒民眾,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觸傳染,傳染力極強,成人或幼童都有可能被感染,呼籲民眾多注意飲食衛生。
鄭弘彥醫師強調,孩童身體水分占比約7成,感染急性腸胃炎後更要注意脫水的狀況,可觀察皮膚彈性是否下降,或出現嘴唇乾裂等狀況。而兒童急性腸胃炎首先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配合清淡飲食,如果仍然腹瀉、嘔吐及食慾不振,建議應該盡快就醫治療。
鄭弘彥醫師建議,可從注意手部衛生、戴口罩與勤消毒開始,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在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都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蛋、肉類或貝類等產品,以及飲用未煮沸或消毒之生水。
資料來源:
國內腹瀉疫情上升,籲請民眾注意手部清潔及飲食衛生,共同防範腸胃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