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痠痛

9人驗出諾羅病毒! 饗饗疑爆發食物中毒,醫提醒感染者:快做6件事自保

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近期「INPARADISE 饗饗」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77名用餐者中有9人檢出病毒陽性。疾管署表示,台灣近期腹瀉病例創五年新高,主要病原為諾羅病毒。其傳播途徑包括糞口、食物和水源接觸,潛伏期1-3天,症狀多為嘔吐、腹瀉、脫水等,恢復期長達數周。疾管署建議正確洗手、避免生食交叉污染,並提醒患者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出現脫水或持續症狀應立即就醫。

閱讀更多 »

運動、久坐都會導致肌肉痠痛? 除了貼痠痛貼布,還可以做8件事緩解

運動後肌肉痠痛該如何緩解?衛福部食藥署提供幾個有效方法:冷敷可以減緩發炎,熱敷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按摩能幫助肌肉放鬆,簡單的伸展運動可減輕僵硬。運動後多喝水能促進代謝,補充營養與蛋白質有助於加速肌肉恢復,充分休息也是關鍵。此外,當肌肉痠痛嚴重時,可以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乙醯胺酚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閱讀更多 »
缺「鎂」不只會影響睡眠?  醫曝高風險群:外食族、便秘族都上榜

身體缺「鎂」恐糖尿病、憂鬱症上身! 醫點名:外食族、易便秘都是高風險族群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鎂為國人普遍攝取不足的礦物質。多數民眾以為缺乏鎂至多只會影響睡眠,但其實鎂參與身體相當多的機轉,如血糖、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組織等功能;更有諸多研究顯示,長期缺鎂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經痛、憂鬱症、哮喘有關,因此民眾切勿忽視缺乏鎂的嚴重性。

閱讀更多 »
得過「皮蛇」更容易中風?  研究:帶狀疱疹增長期心臟病風險

得過「皮蛇」更容易中風? 研究:帶狀疱疹增長期心臟病風險

發生「皮蛇」不只會起水泡、神經痛,也可能會增加未來心臟病的風險?一項前瞻性研究追蹤16年、超過20萬名成人的數據顯示,與未罹患帶狀疱疹的人相比,罹患過帶狀疱疹者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長期風險高出30%,而且在發生帶狀疱疹之後,風險升高時間可能長達12年之久。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

閱讀更多 »
脂肪肝會變慢性肝炎、肝硬化!  醫曝1種藥可降肝癌53%

脂肪肝會變慢性肝炎、肝硬化! 醫曝1種藥可降肝癌53%

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肝癌為台灣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共造成7,970人死亡,連續42年排名十大死亡癌症前二名。引起肝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病毒性肝炎如B型肝炎、C型肝炎長期感染,而現代人由於肥胖、缺乏運動和高糖高油飲食,造成脂肪肝乃至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閱讀更多 »
過年返鄉前必看! 新冠「次世代疫苗」打完再回家:4族群更要打

過年返鄉前必看! 「次世代疫苗」該打完再回家嗎? 現有追加劑種類有哪些?

近期適逢農曆新年前夕、中國官方宣布解封,再加上Omicron亞變種「XBB.1.5」來勢洶洶,目前已為當地主要流行病毒株。不少民眾擔憂國內疫情因此加重,導致病毒傳播鏈持續擴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過年前有4大族群應盡快施打疫苗:家中有長者或高風險族群、尚未接種追加劑者、曾感染確診已康復滿3個月者、春節前有親友從國外返台者。

閱讀更多 »
猴痘變異程度「暴增10倍」! 重症醫列3點證明:病毒恐已「加速進化」

猴痘變異程度「暴增10倍」! 重症醫列3點證明:病毒恐已「加速進化」

猴痘疫情於全球各地持續燃燒,疾管署亦於6月24日宣布國內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隨著國際猴痘疫情升溫,猴痘病毒究竟會不會成為繼新冠肺炎後,第二波造成大流行的病毒?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以目前的態勢來看,猴痘的變異性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確實需要有關單位更多的關注。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