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每年人數比新生兒多!  糖腎共病風險高  醫:注意2大腎病變訊號

糖尿病每年人數比新生兒多! 糖腎共病風險高 醫:注意2大腎病變訊號

台灣洗腎盛行率居全球首位,糖尿病人數預估更將突破250萬人,血糖控制與腎臟健康息息相關,但根據調查顯示,近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身處潛在的腎病變風險。健保署攜手國內三大醫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族群加入「糖腎共照」機制平台,得到更良好的照護品質免於腎病危機。

閱讀更多 »
不只更長壽!  哈佛點名10招增加幸福感  降低中風、冠心病與糖尿病風險

不只更長壽! 哈佛點名10招增加幸福感 降低中風、冠心病與糖尿病風險

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更快樂的人通常活得更健康,增加幸福感與快樂真的能帶來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嗎?一般人求快樂而不可得,又可以如何解決?一項隨機研究試驗顯示,參加心理諮商6個月之後,接受過心理諮商的人不只變得更快樂,而且在之後請病假的天數也明顯減少。研究團隊宣稱,透過隨機對照試驗可以初步證明,「主觀幸福感」不只是一種感受,的確與身體健康有部份的因果關係。

閱讀更多 »
4顆芝麻湯圓熱量等於「一碗白飯」! 專家授代換原則:吃完就別再碰主食

冬至吃湯圓血糖、體重難控制? 營養師揭「1吃法」延緩飯後血糖

時屆冬至,民眾會吃湯圓應景。但是湯圓吃過量不只體重增加,還可能影響血糖與慢性病控制。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市售湯圓主要為包餡的大顆湯圓及未包餡的小顆湯圓。包餡湯圓以甜、鹹兩種口味居多,最多人愛吃的甜餡料湯圓如芝麻、生花、牛奶糖、流沙湯圓,一顆(20公克)即含有70-80大卡的熱量,多吃4顆湯圓就等於一碗白飯280大卡的熱量。

閱讀更多 »
冬天總是爬不起床?  醫示警:設整排「賴床鬧鐘」  恐導致腦霧、慢性病惡化

冬天總是爬不起來? 醫示警:設整排「賴床鬧鐘」 恐導致腦霧、慢性病惡化

不少上班族或學生深怕早班或早課遲到,會透過手機設定多個鬧鐘,避免睡過頭的情況。不過,鬧鐘響了2次、3次後才勉強起床,事實上根本只會「越睡越累」?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分享一則研究,指出平時太依賴鬧鐘才能起床,容易影響一整天的精神、導致疲累。

閱讀更多 »
體重管理永遠失敗?  減重要成功先搞懂3件事──瞭解自己、計算能量、增加消耗

體重管理永遠失敗? 減重要成功先搞懂3件事:瞭解自己、計算能量、增加消耗

「肥胖」人口比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急速上升,部份專家認為肥胖已屬於「流行病」的公衛問題。體重過重與肥胖將大幅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肝、骨骼關節異常與退化性關節炎。尤要注意的是,肥胖者的血中膽固醇與脂蛋白通常過高,易導致脂肪沉積於心臟,造成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心肌梗塞或狹心症,可能危及性命。

閱讀更多 »
一周一針體重降15%?  為何打瘦瘦筆仍會復胖?  醫師揭「減重大魔王」

一周一針體重降15%? 為何打瘦瘦筆仍會復胖? 醫師揭「減重大魔王」

近年風行的「瘦瘦筆」或「減重筆」傳出嚴重缺貨,甚至排擠到部份糖尿病人的用藥需求。瘦瘦筆如今被視為體重管理與維持體態的利器,其發明與糖尿病治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馬文雅醫師表示,對於無法控制食慾或嚴重病態的糖尿病人,以往只能透過減重手術來達到體重控制,而「瘦瘦筆」類的針劑藥物,無需手術就能達到抑制食慾、降低體重的效果,確實是這類病人的福音。

閱讀更多 »
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腳冰冷?  「簡單6招」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腳冰冷? 「簡單6招」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

閱讀更多 »
糖尿病能吃麻辣鍋嗎?  營養師教「火鍋料替代法」  3動作助穩定血糖

糖尿病能吃麻辣鍋嗎? 營養師教「火鍋料替代法」 3動作助穩定血糖

天氣逐漸轉涼,又到了許多民眾品嘗麻辣鍋的時節,全台糖尿病友預估超過230萬人,糖友們是否能吃麻辣鍋?簡鈺樺營養師受訪表示,糖尿病人基本上「什麼都能吃」,除了掌握飲食均衡原則,應有「趨吉避兇」的飲食觀念。比如注意牛奶鍋、南瓜鍋的澱粉量與乳製品量。吃麻辣鍋時要注意油脂量、鈉含量等潛在地雷,可能影響血糖波動與血管健康。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