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年假ICU病房爆滿! 腦中風、心肌梗塞恐數小時內奪命  醫教「1運動」幫助血管回春

年假ICU病房爆滿! 腦中風、心肌梗塞恐數小時內奪命 醫教「1運動」幫助血管回春

年節期間本是家人團聚、久別重逢的溫馨時刻;而連日低溫卻也帶走不少寶貴的生命,造成天人永隔的悲劇。據報導,一名護理師透露在年節期間,因低溫與日夜溫差過於劇烈,突發性腦中風、心肌梗塞患者一夜增加,導致ICU病房「瞬間滿床」,甚而有不到50歲的高血壓患者在短短數小時內殞命。

閱讀更多 »
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將增加大、小血管與神經、眼睛病變等併發症風險。近年統計發現,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與高血脂的比例不斷上升,每兩位新糖友就有一人同時有高血壓,易併發中風問題。提醒糖尿病人應注意「ABC」三項控制達標:糖化血色素(A1C)在7%以下,血壓(Blood pressure)小於130/80H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應小於100mg。此外,糖尿病年輕族群比例上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族群應及早注意血糖相關指標。

糖尿病全醫師問答(1):低血糖有哪些突發症狀?為什麼糖尿病會洗腎?瘦瘦筆治療原理與劑型

正確及規律用藥,是糖尿病穩定血糖控制的重要根基,近年糖尿病治療藥物進展顯著,除了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治療,也有同時可保護心、腎的藥物發明。此外,同時具有減重效果的「腸泌素」針劑治療,能同時幫助體重控制,也成為許多糖胖症族群的福音。此外,台灣糖尿病逐漸年輕化,40歲以下糖尿病人增加,可能與多重因子有關。包括病菌感染(如COVID-19)、飲食改變、生活型態、環境因子及游離輻射。除了40歲起可接受定期健檢,35歲以上的民眾若有家族史,可定期檢測空腹血糖、飯後血糖(隨機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及早瞭解自身的血糖狀況。

閱讀更多 »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容易住院!  50%以上無症狀?  醫:善用CGM助血糖控制達標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容易住院! 50%以上無症狀? 醫:善用CGM助血糖控制達標

糖尿病族群不只要注意血糖過高,「低血糖」更是不容輕忽。嚴重長期的低血糖會導致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增加、認知功能受損。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約有3成服用傳統口服藥的第2型糖尿病人曾發生低血糖症狀。低血糖事件不但可能造成立即性危險,也會影響病人用藥治療的遵從性,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風險。

閱讀更多 »
糖尿病不只年輕化  一發現腎功能恐剩3成!  35歲起應注意「三大指標」

糖尿病不只年輕化 一發現腎功能恐剩3成! 35歲起應注意「三大指標」

台灣透析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大國」,而腎臟健康與三高控制息息相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族群的血糖控制最為密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洗腎病在透析前一年罹患的疾病中,糖尿病比例高達47%。大型研究更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現腎功能指數如肌酸酐(Creatinine)異常時腎功能只剩下30%,顯示糖尿病族群及早照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
糖尿病40歲以下變多?  愈年輕控制愈不佳?  專家:3數字務必達標

糖尿病40歲以下變多? 愈年輕控制愈不佳? 專家:3數字務必達標

台灣以美食文化享譽國際,手搖飲、鹹酥雞、珍珠奶茶廣受海內外歡迎。與此同時,台灣糖尿病每年新診斷人數已突破16萬,超出一年新生兒總數。《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顯示,糖尿病好發年齡層以40到64歲為大宗,比例高達59%。其次為65-74歲佔18-19%。從發生率來看,40歲以上相對穩定,而20到39歲的糖尿病發生數持續增加,顯示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值得密切關注。

閱讀更多 »
「6種體味改變」暗示身體出狀況!  研究示警:聞「漂白水味」當心肝、腎過勞

「6種體味改變」暗示身體出狀況! 研究示警:聞「漂白水味」當心肝、腎過勞

身體體味的改變,其實是暗示各器官開始出現健康問題?若此前並無罹患狐臭、多汗症等問題,但身體卻突然飄散出難聞的氣味,須特別留意肝、腎;腸等器官正在「無聲抗議」。《潮健康》特地整理以下數項研究資訊,提供民眾參考,但以下內容並不能取代醫師診斷,若遇到極度不適仍建議立即就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