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食變胖又嗜睡 竟是「季節性憂鬱」上身? 醫揭3招助身心恢復穩定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開始出現嗜睡、暴飲暴食,當心是「季節性情感疾患」徵兆?捷思身心醫學診所李旻珊醫師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OL原本就有季節性憂鬱傾向,近期因面臨父親過世的壓力事件,情緒狀況每況愈下,開始發生長時間嗜睡無法起身工作、暴飲暴食及體重增加等問題,連帶影響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甚至假日也不願意與男友、朋友出門。經過增加日照、規律每周(3次)運動150分鐘,以及就醫調整藥物,2-3個月後才回歸穩定。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開始出現嗜睡、暴飲暴食,當心是「季節性情感疾患」徵兆?捷思身心醫學診所李旻珊醫師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OL原本就有季節性憂鬱傾向,近期因面臨父親過世的壓力事件,情緒狀況每況愈下,開始發生長時間嗜睡無法起身工作、暴飲暴食及體重增加等問題,連帶影響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甚至假日也不願意與男友、朋友出門。經過增加日照、規律每周(3次)運動150分鐘,以及就醫調整藥物,2-3個月後才回歸穩定。
秋冬陰雨綿綿,情緒是否特別容易低落?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表示,「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 SAD)常見於秋冬季節,容易發生憂鬱、倦怠、無力、體重增加等症狀,並常在春夏季後得到症狀的緩解。
人們更喜歡在「特定節日」發生性行為?根據《Scientific Reports》此前刊仔的研究表明,無論地球上的居民位於何處,在主要的文化或宗教慶典期間,對於「性」的性取都有急遽上升的傾向。可能的潛在原因是,人們在慶祝佳節期間的情緒狀態發生變化,進而促使性行為的發生。
連日陰雨加上寒流肆虐,覺得整個人「快要發霉」?不妨趁著本週太陽露臉的時機,多加曝曬陽光。除了能保持溫暖,根據諸多研究顯示,適度地曝曬陽光能獲得以下8種好處。
不少上班族或學生深怕早班或早課遲到,會透過手機設定多個鬧鐘,避免睡過頭的情況。不過,鬧鐘響了2次、3次後才勉強起床,事實上根本只會「越睡越累」?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分享一則研究,指出平時太依賴鬧鐘才能起床,容易影響一整天的精神、導致疲累。
每逢秋冬交替之際,總無故覺得沮喪、食慾不振、甚至出現嗜睡情況?要注意可能是「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Depression, 又稱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SAD)找上門。若上述症狀未見好轉,甚至出現絕望、輕生等念頭,建議立即前往精神科門診,或接受心理諮商使症狀緩解。
近期有一研究稱,憂鬱症的發生與腦內「血清素濃度」無直接關聯,推翻過往學界對憂鬱症的普遍認知。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沈武典醫師受訪指出,過往針對憂鬱症的分析與教科書,皆指向憂鬱症確實與腦部血清素濃度不足有關,研究結果不可一概而論,治療方面更該「多管齊下」,患者預後恢復也能更佳。
隨著年齡邁入50歲,身體的小毛病變得特別多,雖然沒有很嚴重,但就怕日後對健康造成影響,這時該怎麼幫伴侶、以及自己照顧健康?又可以從哪方面開始下手改善?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部主任曾斐敬主任表示,人生邁入半百,應及早發現異常並處理不舒服症狀,並積極了解自身健康。
多吃B群幫助提升免疫力?簡鈺樺營養師受訪指出,維生素B群包含硫胺、核黃素、菸鹼素、泛酸、生物素、維生素B1、B6、維生素B12、葉酸,會參與巨量營養素的代謝,以及身體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的代謝運作。比如白血球抗體產生氧化還原反應需要消耗B群。日常飲食可攝取足夠B群,有個別需求可常規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