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有氧、重訓都有做! 為何體重數字就是下不去? 營養師揭8大主因
踩上體重計就像玩「數字猜謎」,永遠猜不透自己為何又胖2公斤?就算勤奮運動健身,卻發現體重數字不減反增,原因到底是什麼?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減重瘦身的過程中最忌被體重數字「綁架」,稍微變重並不代表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踩上體重計就像玩「數字猜謎」,永遠猜不透自己為何又胖2公斤?就算勤奮運動健身,卻發現體重數字不減反增,原因到底是什麼?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減重瘦身的過程中最忌被體重數字「綁架」,稍微變重並不代表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女性年過40歲後若想要好「孕」來臨,事實上仍可以透過人工生殖受孕成功生子?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受訪指出,此前確實有一特殊案例,夫妻都帶有「色素失調症」的隱性基因,過去自然懷孕2次,但發現胎兒攜帶此疾病基因,只好選擇人工流產。該夫妻患者抱著一絲希望來做試管嬰兒,胡玉銘醫師透過PGD基因檢測找到基因正常的胚胎,並且在第一次植入子宮後就順利懷孕。
體重居高不下、容易累、感到寒冷,且伴隨肌肉疼痛、掉髮,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落」的前兆?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布萊根婦女醫院醫師Rebecca Breslow指出,造成甲狀腺功能低落的原因眾多,如自體免疫疾病、先前接受甲狀腺亢進治療、放療或服用特定藥物等等。有甲狀腺低下家族史、60歲以下女性或過去6個月有懷孕或生產者,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高風險群。
今年「大暑」時節迎來長達6天超過36度的極端高溫,醫療門診中不乏有民眾上門求助關於「熱傷害」造成的不適症狀。京都堂中醫師邱冠忠中醫師指出,有5項容易在夏季產生的迷思,提醒民眾別讓錯誤觀念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引發肥胖。
國人晚婚晚育增加,男、女發生不孕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醫師受訪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為15%,每6-7對夫妻中就有1對面臨不孕症問題。過去10年間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人數更從8,000-10,000例上升至去年的4萬4000多例。
不少晚婚女性擔憂年紀過大,恐導致卵子品質下降、生育困難,且孩子誕生後有染色體異常等隱憂。究竟受孕時間在哪些時間點為佳?超過40歲還來得及生育嗎?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醫師指出,女性30歲後肇因於卵巢老化,卵子品質開始下降,胎兒染色體異常率亦可能提高。若能在30歲以前受孕,卵子狀態較30歲後更佳,因此女性生育年齡以34歲以前最為適合。
女性45歲後將進入更年期階段,在雌性荷爾蒙顯著缺乏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出現劇烈變化,連帶影響生理、心理狀態,連「大腦健康」也可能受影響?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日發表的研究即指出,更年期過早來臨恐怕對女性的腦部不利,將使日後罹患癡呆症的風險提升,若合併吸菸、酗酒或不運動等不良習慣,患病機率可能更高。
上班族姿勢不良、久坐不運動,當心更容易「坐骨神經痛」?疼痛專科楊琢琪醫師受訪表示,坐骨神經痛與坐姿未必有直接關連。所謂「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神經,從腰椎薦椎延伸至腳底,只要其中任何一處發生問題,都可能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楊琢琪醫師指出,典型的坐骨神經痛症狀為腳麻、腳痛,從大腿後側一路往小腿延伸,連腳底都可能會出現又痛又麻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腳踝上勾或下壓的肌肉力量。
女性於更年期出現的荷爾蒙變化,不僅導致副甲狀腺素功能降低、骨質流失迅速易有腰痠背痛或骨折問題,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歐洲心臟病學會(ESC)近期刊載的研究指出,絕經婦女的荷爾蒙變化,恐怕與心血管健康的直接下降有關,呼籲女性切莫輕忽相關風險。
荷爾蒙一旦失調,不僅容易情緒不穩,還會有月經失調、皮膚老化和身形改變等狀況;若是卵巢早衰或是進入更年期後,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悸等相關症候群,也會隨之而來。中醫認為,在荷爾蒙開始下降的階段,適當補充腎氣,並且不讓荷爾蒙流失速度太快,便是每個女性能夠保有青春活力的關鍵。
心臟衰竭以往被認為與年紀漸長、三高、抽菸、生活壓力過大等因素有關,而年輕族群若時常加班、應酬,作息不正常,同樣可能有較高的三高風險。如今,刊載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的研究指出,此前患有「不孕症」的婦女,往後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可能較常人更高。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生育年齡婦女排卵不正常的原因,發生率約6-12%。目前尚未有明確成因,可能為多基因調控疾病,且有遺傳傾向。當女性體內的雄激素過多時,會影響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導致卵巢中出現多個小囊腫,而使子宮內膜更為脆弱,產生不規則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