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訓練

有重訓還是「難瘦」?  飲食錯誤練再多都沒用!  健身教練公布「一週減脂菜單」

有重訓還是「難瘦」? 飲食錯誤練再多都沒用! 健身教練公布「一週減脂菜單」

「吃得正確」比運動鍛鍊還重要?好習慣健身教室主理人胡孝新教練表示,常聽到健身教練或健身者提倡「七分吃、三分練」的概念,其實飲食在瘦身或肌肉鍛鍊方面,確實佔了相當關鍵的地位。若吃對食物並攝取適當比例,能幫助健身者的鍛鍊過程事半功倍,對減重者而言更有不易復胖的好處。

閱讀更多 »
足壓不平衡不只傷腳,也會增加膝關節負擔,反作用力過大或足壓不正常,反作用力可能穿透足部向上影響到膝蓋、臗關節、脊椎、腰椎、胸椎等處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存在著軟骨與潤滑用的液體,部份成份,就是身體會自行製造的葡萄糖胺。以含有GAG的外用凝膠來說,省去將葡萄糖胺轉化為葡萄糖胺聚合醣,並結合植物性精油,薄荷鎮定涼緩,或是用辣椒素溫熱放鬆感受的確可以直接塗抹需要緩解的位置

走沒幾步腳痠腳痛?足壓不正常不只傷膝蓋!葡萄糖胺怎麼補才有效?

人體在地面活動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會經由腳步向上傳遞,這就是足壓的由來。當反作用力過大或足壓不正常,反作用力可能穿透足部向上影響到膝蓋、臗關節、脊椎、腰椎、胸椎。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存在著軟骨與潤滑用的液體,部份成份,就是身體會自行製造的葡萄糖胺,含有GAG的外用凝膠來說,省去將葡萄糖胺轉化為葡萄糖胺聚合醣,並結合植物性精油,薄荷鎮定涼緩,或是用辣椒素溫熱放鬆感受的確可以直接塗抹需要緩解的位置

閱讀更多 »
運動過量恐心律不整、猝死?  醫:2類「運動模式」最危險

運動過量恐心律不整、猝死? 醫:2類「運動模式」最危險

近期中國屢傳因運動後喝冰水而猝死的新聞,是否與突發性「心律不整」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心律不整的誘發因子屬於多重因素,情緒、睡眠、運動中體溫變化及外界氣溫都可能影響,但預防心律不整仍以注重本身危險因子,如三高控制更為重要。

閱讀更多 »
「周末戰士」不健康?  研究:死亡率與每周運動3次相同!

「週末戰士」不健康? 研究:死亡率與每周運動3次相同!

定期運動的頻率愈高,比起只在周末時間運動更具健康效益?過去曾有不少坊間說法認為,只在周休六日運動的「周末戰士」型態並不健康。不過,近期有研究團隊針對成年人每周運動頻率進行分析,發現「周末戰士」死亡率並未高於一周3次以上的高頻率運動族群。該研究發表在《JAMA內科》期刊上。

閱讀更多 »
減肥別只練重訓、有氧!  研究曝:搭配「中等強度運動」效率最高

減肥別只練重訓、有氧! 研究曝:搭配「中等強度運動」效率最高

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長久以來被視為增肌減脂的不二法門。不過,有氧與重訓需長時間實行、且可能受到訓練場域的限制,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減重效率可能不彰。《歐洲心臟期刊》(EHJ)刊載研究建議,運動初期採取「中等強度鍛鍊」,並在訓練後期搭配有氧與重訓一同實行,能達到最高的減重效果。

閱讀更多 »
運動穿「緊身衣」助肌肉恢復、提升運動表現?  日研究打臉:效益「非常有限」

運動穿「緊身衣」助肌肉恢復、提升運動表現?研究:效果非常有限

穿著「緊身衣」運動近年蔚為風潮,不僅成為時尚穿搭的必備項目,學界亦普遍認為緊身衣能減少運動時的肌肉顫動、並協助鍛鍊後的肌肉速度恢復、減少肌肉的痠痛與腫脹感。不過,近期刊載於《Springer Link》卻表明,在訓練期間或訓練後穿著運動緊身衣物,並不能促進肌肉恢復,且對提升訓練表現的效益「非常有限」。

閱讀更多 »
只需花費10分鐘!  研究:每天練「中等強度」運動   降低6.9%死亡率

每天10分鐘降7%死亡率!研究:運動量再少都有幫助

運動對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現代人多因生活型態及內外因素而缺乏運動時間,導致各項慢性病風險上升,身體機能也受影響。其實,運動要對身體產生益處,未必需要每天長時間鍛鍊,一份美國研究即指出,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達到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閱讀更多 »
居隔在家健身不能停!  教練揭「必學3招」  強化核心與下肢肌群

居隔在家健身不能停! 教練揭「必學3招」 強化核心與下肢肌群

躲疫情待在家,缺乏運動反而更容易染疫?健身工廠三重廠、蘆洲廠教練Arissa認為,經常有運動習慣族群者,免疫系統會更為健康,除了能夠減少染疫風險,提升肌肉量也對恢復力有幫助。Arissa教練建議,無論是居家隔離或是居家照護,除了健身房之外,在家中或辦公室都可進行全身訓練,可多練習深蹲、橋式、弓箭步,不只能增加新陳代謝,也可提升核心肌群、下肢肌肉等肌力。

閱讀更多 »
不喝「蛋白粉」也能長肌肉?  專家曝增肌必吃「8大飲食」   體重過輕者更要懂

不喝「蛋白粉」也能長肌肉? 專家曝增肌必吃「8大飲食」 體重過輕者更要懂

目前的健康飲食風潮大致以預防慢性病、肥胖的「減重飲食」為主;然而體重過輕者、有固定運動習慣但肌肉量不如預期者亦不在少數。許多人會嘗試飲用「蛋白粉」調製的飲品補充蛋白質、期望獲得更高的肌肉量,不過若個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肝臟疾病,過多的蛋白粉或許有害上述患者的身體健康。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