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外電編譯
穿著「緊身衣」運動近年蔚為風潮,不僅成為時尚穿搭的必備項目,學界亦普遍認為緊身衣能減少運動時的肌肉顫動、並協助鍛鍊後的肌肉速度恢復、減少肌肉的痠痛與腫脹感。不過,近期刊載於《Springer
Link》卻表明,在訓練期間或訓練後穿著運動緊身衣物,並不能促進肌肉恢復,且對提升訓練表現的效益「非常有限」。
穿緊身衣助肌肉恢復、提升運動表現? 日研究表明:效果恐怕有限
日本東北大學召集350位運動員受試者(251名男性與99名女性),穿著緊身衣物後進行各項運動措施,其中包含柔道、格鬥、舉重臥推、跳高、跳遠、上坡疾跑等等項目。另外,研究透過薈萃分析,選出過往的22項研究與上述的運動員實驗作為參照,以評估運動緊身衣物對於訓練的效益。
研究結果與假設相反,即訓練期間與訓練後穿著緊身衣,似乎不能促進運動後的肌肉力量恢復。尤其對於長時間的運動表現幾乎沒有影響,如跑步、重複短跑(如50公尺短跑或100公尺短跑);運動員訓練速度與爆發力常使用的「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亦無顯著減少訓練時帶來的力量缺失。
研究作者Janos
Negyesi表示,有鑑於運動安全意識提升,近年確實有不少運動員開始穿著運動緊身衣,期盼提升運動表現。不過,根據研究結果,緊身衣不太可能改變身體組織內的代謝、血壓、心率和心肺功能。這也表示,以往學界認為緊身衣所帶來的效益,如減少乳酸積累、提高脊髓刺激性、優化神經傳遞等,可謂「十分有限」。
「緊身衣較大的效益,可能是使身體發熱迅速,較快進入訓練狀態,而運動表現則端看運動者的肌耐力與爆發力是否正常發揮。」 Negyesi說明。
防止肌肉受損、運動傷害 訓練前後「4大措施」要做到
即便穿著緊身衣對訓練效果與限制肌肉痠痛的效果有限,民眾於平常運動時仍需注意運動前後的暖身措施,可能對於減緩肌肉痠痛有一定效果。《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的2項研究指出,訓練後將痠痛部位擺放於「泡沫滾筒」,並隨後進行20分鐘的滾動措施,有助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另外,透過按摩和平時採取的動態伸展結合,亦可減少肌肉痠痛情況出現。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物《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也曾提及,補充「乳清蛋白」對緩解運動時所引起的肌肉損傷有益。乳清蛋白常見於蛋白質強化食品/飲品(如蛋白粉)中出現,而大豆、牛奶、雞蛋、牛肉等食物亦為高蛋白來源,適度食用可幫助修復肌肉組織。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表明,影響肌肉恢復時間的因素包括睡眠時間、營養來源、心理壓力與訓練模式。因此,鍛鍊後空出時間讓身體獲得恢復相當重要,僅有在恢復期才能完整修復運動中造成的肌肉受損。因此,若無適度休養生息,受傷風險將會大幅增加。因此,訓練前應進行充分暖身,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Foam Rolling for 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 and Recovery of Dynamic
Performance Measures
Effects of Massage on 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 Swelling, and
Recovery of Muscle Funct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