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外電編譯
運動不只用「做的」才能促進健康,光是用「看的」也能獲得益處?《Sport
Management
Review》刊載研究指稱,經常觀看運動賽事者的大腦結構,與較少觀看賽事者相比有些微差異:他們的主觀幸福感不僅有所提升、大腦特定區域也呈現較活躍的趨勢。
Management
Review》刊載研究指稱,經常觀看運動賽事者的大腦結構,與較少觀看賽事者相比有些微差異:他們的主觀幸福感不僅有所提升、大腦特定區域也呈現較活躍的趨勢。
看「運動賽事」和運動一樣健康? 日研究曝:與大腦灰質面積提升有關
該研究由日本早稻田大學主導。團隊為了解觀看運動賽事對大腦的影響,開展了3項研究:首先,研究團隊蒐集20,000名此前觀看過運動賽事的日本民眾,分析數據後顯示看比賽的行為,確實與主觀幸福感增加有關;惟證據力有限因此難以斷論關聯性。
因此,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於線上招募208名志願者,並讓其觀看各種不同類型的體育賽事,評估觀看前後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與高爾夫等較為冷門的運動相比,觀看棒球、足球等接受度廣泛較高的運動,對於提升幸福感有更顯著的影響。
最後一項研究,團隊則採用核磁共振掃描(MRI)等神經影像技術,檢測14名受試者觀看運動賽事後大腦活動的變化。分析結果顯示,觀看運動賽事時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迴路,並進一步感受到幸福或快樂。另外,影像分析更顯示,經常觀看比賽者在與獎勵迴路相關的區域,表現出更大的灰質體積;這表明經常觀看賽事,確實可能與大腦結構的變化有關。
研究作者佐藤慎太郎認為,該研究結果顯示觀看運動賽事,對於公眾的心理和神經生理健康,有機會產生正面且積極的作用;且不僅限於主觀感受,而是實質影響腦內活動,「觀看運動賽事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可能對提高公眾的幸福感有實際的貢獻!」
看比賽有助增加「生活滿意度」? 實際入場支持至少能獲「4大好處」
事實上,過往研究即支持運動賽事對於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2023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的研究,涉及7,249名16-85歲人群,表明參與現場體育賽事,確實與生活滿意度與價值感提高、孤獨感降低有顯著關聯。
in Public
Health》的研究,涉及7,249名16-85歲人群,表明參與現場體育賽事,確實與生活滿意度與價值感提高、孤獨感降低有顯著關聯。
研究指出,以受試者的「主觀身心健康」指標來看,即使考慮了性別、貧困程度、年齡、健康狀態或就業狀態等變因,參與越多體育賽事者,與其生活滿意度增加確實有關,尤其女性、長者、經濟寬裕者與健康狀況較佳者,不僅更能從比賽中受惠,報告的主觀幸福感也有較高的趨勢。
另外,研究也發現,實際參加大型體育賽事能顯著預測受試者對生活的「價值感」,其影響甚至超越性別、貧困程度、年齡、健康狀況和就業狀態。即參與賽事有助於顯著提升人們的生活意義。最後,研究團隊分析猜與賽事與孤獨感之間的關聯,發現觀看比賽與促進社交、並降低孤獨感受有關。
不過,雖然參加大型體育活動對於減少孤獨感有積極影響,且男性、年長者、健康狀況較佳者與經濟寬裕者更能受惠,但其他因素如就業狀況、健康狀況的影響更為顯著。研究強調,試驗中考察的賽事範圍僅從業餘足球聯賽到精英足球聯賽,因此其他運動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證實。
研究作者Helen
Keyes認為,即使是輕微的主觀幸福感改善,也可能對受試者的健康結果(例如死亡率)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參與體育賽事以作為提高公眾幸福感和減少孤獨感的有效工具,是具有一定潛力的。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討運動賽事與身心健康的因果關係,以及針對特定人群(如失業人口)的策略為何。
Keyes認為,即使是輕微的主觀幸福感改善,也可能對受試者的健康結果(例如死亡率)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參與體育賽事以作為提高公眾幸福感和減少孤獨感的有效工具,是具有一定潛力的。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討運動賽事與身心健康的因果關係,以及針對特定人群(如失業人口)的策略為何。
資料來源:
Watching sport enhances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a multi-method approach
Attending live sporting events predic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reduces loneliness
延伸閱讀:
運動也有「黃金減重時段」? 研究:早上7-9點運動BMI最低
夜間運動效益比早上、下午更好? 研究:有望降低「2族群」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