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得少還是瘦不了? 關鍵在於「肌肉量」? 醫師:不運動照樣復胖!
不少人的年度目標清單中總會有「減肥成功」這個選項,但若光靠「不吃」減肥,反而可能落入「越減越肥」的窘境。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節食減肥不但會加速肌肉流失,也更容易導致復胖。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是關鍵。
不少人的年度目標清單中總會有「減肥成功」這個選項,但若光靠「不吃」減肥,反而可能落入「越減越肥」的窘境。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節食減肥不但會加速肌肉流失,也更容易導致復胖。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是關鍵。
膽固醇並非總是減重者眼裡的「反派角色」!實際上,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與低密度脂蛋白(LDL),HDL有助於將膽固醇帶回肝臟,以便肝臟將其分解;而低密度膽固醇將在血液中積聚,增加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
運動除了幫助身體健康,還能保大腦的腦細胞?一項線上發表於美國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運動量較多的人,不但能減少大腦體積的萎縮,還能增加大腦中的葡萄糖代謝能力,這一現象恰好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特徵相反,有可能是運動如何減少認知功能障礙的潛在原因。
重拾運動習慣後發現「不復當年勇」,不單單只是年齡增長、疏於訓練的問題,也與體內蛋白質的機制變化有關?《臨床研究期刊》刊載的研究表明,長時間不運動將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失去活性,並可能使恢復運動後的個人表現顯著下降。透過先前的研究可得知,透過檢測血管內層中的蛋白質「Piezo1」,可以了解運動期間肌肉內的血流變化。研究團隊將遭受破壞的Piezo1細胞植入小鼠體內,並將其與具有完整Piezo1細胞的小鼠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體內Piezo1細胞失去活性的小鼠,在10週後的跑步、攀爬和步行表現皆低於健康的小鼠。
男性大多希望擁有線條明顯的二頭肌與三頭肌,讓手臂肌肉更有型。明明有在舉啞鈴卻練不大,要注意與哪些訓練錯誤有關?IPTA國際健身金牌教練證照、健身工廠信義廠健身教練李冠穎指出,鍛鍊手臂肌肉時,如果動作太大導致身體大幅度擺盪,肘部的伸展和彎曲的甩幅過大,會導致腰部代償出力,影響手臂肌肉的訓練效果。
長期久坐電腦前,小心圓肩、駝背、烏龜頸上身?健身工廠信義廠健身教練李冠穎指出,在健身房可以發現國人駝背比例相當高,除了先天的骨骼因素,大多為長時間工作的上班族、長期讀書考試的學生或廚師等經常前舉手臂的族群,容易因長期不當姿勢,造成胸部、頸部肌肉過度緊繃以及背部無力。可說是最常見的「文明病」。
新冠疫情再度於國內延燒,欲避免中重症或住院的風險,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適度的運動鍛鍊增強心肺功能,也對染疫後的身體狀況有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近日發布的研究指稱,施打疫苗後每日至少鍛鍊90分鐘,將有助於提升體內的抗體濃度,對疫苗副作用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重訓風氣漸盛,但是挑錯鞋子可能會增加運動傷害風險?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洪煒竣醫師指出,在練習靜態的力量訓練動作時,足底肌肉必須有適當的抓地力,或盡量增加腳板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可強化反饋力量並增加軀幹穩定性,因此,較不建議穿著有氣墊的慢跑鞋、籃球鞋等。
擔心在床上「展露雄風」時,一不小心就化身為「軟男」,平時更該好好照顧下半身健康,避免勃起功能出現異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指出,勃起功能障礙成因眾多,可能與血管阻塞、荷爾蒙不足或伴侶失和等情況有關。當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下8種狀況,需留意可能為勃起功能障礙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