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數逐漸上升,不少民眾已完成疫苗施打。打疫苗最讓民眾擔心的事之一,就在於「副作用」。打疫苗除了發燒、頭痛和腹瀉症狀,普遍民眾都反應有「手臂注射處疼痛」的問題。究竟該如何減少施打疫苗產生的手臂疼痛?
正確注射技術搭配穴道按壓 可減緩注射部位疼痛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表示,從國際期刊回顧分析表示,在先前29份的研究當中,共有10種肌肉注射技術能有效降低接種疫苗後造成的肌肉疼痛。黃軒醫師以其中2種做說明,第一種為「手動按壓注射部位」,在施打完疫苗後,用指頭按壓注射位置,以達到減輕肌肉疼痛的效果;第二則是海弗節奏注射法(Helfer
Tapping),在注射疫苗的同時,醫護人員會輕拍施打者的手臂,順勢將藥劑打入身體,達到減少注射疼痛的效果。
而黃軒醫師補充,其他的肌肉注射技術或止痛方法,像是Z軌道技術(Z track
technique)、冷針技術(Cold Needle
Technique)或是ShotBlocker塑料止痛片,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些方式能有減緩注射疼痛的效果。那麼有什麼簡單的方法能夠讓施打疫苗後的疼痛降低?其實「穴道按壓」就有一定效果。
黃軒醫師表示,如果注射疫苗後,使用上述步驟後仍有持續疼痛感,可以考慮在同一手臂的虎口部位做穴道按壓,研究發現可以有效減緩注射疫苗的持續疼痛。總結相關研究,按壓注射部位、海弗節奏注射法及虎口穴道按壓,都是減少打疫苗疼痛的可行方法。
肺炎症狀與副作用如何分辨? 記住「一疲二發四疼痛」口訣
另外,施打完疫苗並不代表就不會再染上新冠肺炎,依舊有重新確診的可能。所以有人擔心將新冠肺炎的確診症狀,誤認為打疫苗的副作用。黃軒醫師建議,可以利用口訣來辨識是否為打疫苗副作用:「一疲二發四疼痛」,一疲為「疲勞」;二發為「發燒、發寒」;四疼痛則為「注射點疼痛、頭痛、關節疼痛、肌肉疼痛」。這些都是打完疫苗後會出現的副作用,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以外的症狀,就應多加留意。
新冠肺炎的症狀除了「一疲二發四疼痛」之外,還會有噁心、暈眩、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水和喉嚨痛等。另一方面,也需考量本身有無中風、心肌梗塞等危險因子。如果打完疫苗的民眾,發現除了「一疲二發四疼痛」之外,也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出現,包括味覺嗅覺喪失、腸胃道不適等,應注意提高警覺,盡快聯繫衛生單位。
不管施打何種疫苗,接種後都有相當機率的副作用,只是程度高低可能因人而異。特別提醒,當打完疫苗發生副作用時,表示疫苗正在訓練免疫細胞,絕大多數情況不需要過度擔心。記得多喝水、多休息,避免攝取紅肉、加工食品或精緻澱粉等易讓身體發炎的食物。若打完疫苗的48小時後,出現極度不適的情況,也別掉以輕心,請盡快透過「疾管家」,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詢求協助,詳述自己的狀況並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