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外電編譯
世界棒球12強賽(WBSC Premier 12)賽事甫結束,台灣以4:0完封日本奪冠,亦是台灣首次於重大國際成棒賽事中摘冠。不少台灣民眾親赴東京巨蛋應援,事實上《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刊載研究曾指出,親臨現場實際參與運動賽事,相較於完全不關注賽事者,更能促進身心健康。
親臨現場參與運動賽事 「4大幸福指標」竟明顯增加
該研究由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發起。研究團隊透過「英國文化、休閒和體育的全國性住戶面對面調查」獲取7,209名受試者的數據,其中有2,397人(33.3%)在過去12個月內參加過現場體育活動。研究團隊透過去除性別、貧困程度、年齡、健康狀態或就業狀態等變因,得出於現場觀看體育賽事者,4項指標有明顯變化的趨勢:
1.生活滿意度:比起未參與現場賽事者,此項目評分增加0.171分。
2.人生目標感:比起未參與現場賽事者,此項目評分增加0.230分。
3.孤獨感:比起未參與現場賽事者,此項目評分下降0.083分。
4.社會連結感:參加體育活動可以提供規律的社交互動機會,從而提升群體認同感和歸屬感。
雖然觀看現場賽事,對上述各項指標的影響程度較小,但研究結果仍具有臨床意義,因為即使主觀幸福感的微小差異,也會對健康結果產生顯著影響。研究作者Helen Keyes指出,現場體育活動的效益可能源於其社交性:參與體育活動可以提供規律的社交互動機會,進而增強主觀幸福感並減輕孤獨感。
然而,研究也發現,參加體育賽事並不能預測焦慮感或幸福感的變化。這可能是因為幸福感具有「回歸性」,「幸福感的變化是短暫的,幸福程度會迅速回到平均值。由於研究測量的是過去12個月內參與現場體育活動的情況,因此對幸福感的任何影響都可能是短暫的,體現在數據上並不明顯。」Keyes表示。
關注「運動賽事」和運動一樣健康? 與大腦灰質面積提升有關
除了英國研究外,日本早稻田大學於《Sport Management Review》發表的論文也指稱,經常觀看運動賽事者,其主觀幸福感不僅有所提升、大腦特定區域也呈現較活躍的趨勢。第一項研究中,團隊蒐集20,000名此前觀看過運動賽事的日本民眾,分析數據後顯示看比賽的行為,確實與主觀幸福感增加有關。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進一步於線上招募208名志願者,並讓其觀看各種不同類型的體育賽事,評估觀看前後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與高爾夫等較為冷門的運動相比,觀看棒球、足球等接受度廣泛較高的運動,對於提升幸福感有更顯著的影響。
最後一項研究,團隊則採用核磁共振掃描(MRI)等神經影像技術,檢測14名受試者觀看運動賽事後大腦活動的變化。分析結果顯示,觀看運動賽事時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迴路,並進一步感受到幸福或快樂。另外,影像分析更顯示,經常觀看比賽者在與獎勵迴路相關的區域,表現出更大的灰質體積;這表明經常觀看賽事,確實可能與大腦結構的變化有關。
看比賽不只是一種娛樂消遣! 專家:對公眾福祉有實際貢獻
研究作者佐藤慎太郎認為,該研究結果顯示觀看運動賽事,對於公眾的心理和神經生理健康,有機會產生正面且積極的作用;且不僅限於主觀感受,而是實質影響腦內活動,「觀看運動賽事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可能對提高公眾的幸福感有實際的貢獻!」
慎太郎博士也強調,隨著時間推移,透過引起大腦獎勵系統的結構變化,有望為個體帶來長期利益。尤其對於希望提高整體健康程度的民眾而言,不只有實際運動對身體有好處;定期觀看體育賽事,尤其是棒球或足球等熱門體育賽事,對於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處。
延伸閱讀:
第一名不是拳擊! 研究揭奧運「最容易受傷」10大項目:嚴重恐賠上性命
看「運動賽事」和運動一樣健康? 研究:實際入場支持至少能獲「4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