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期間維他命該怎麼補? 四大類營養素這樣補才有效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甚至出現2度感染個案。同時,染疫後可能又要面臨「長新冠」,如何確保身體抵抗力,在防疫期間增加保護力、加速身體恢復是民眾最關注的議題。大研生醫藥師林東慶提醒,營養均衡不只與免疫功能有關,各種維生素營養素攝取更是免疫力關鍵。在疫情期間補充足夠維生素,是對抗病菌入侵的重要準備,其中4類維生素與保護力有密切相關,更是維護身體代謝之必須。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甚至出現2度感染個案。同時,染疫後可能又要面臨「長新冠」,如何確保身體抵抗力,在防疫期間增加保護力、加速身體恢復是民眾最關注的議題。大研生醫藥師林東慶提醒,營養均衡不只與免疫功能有關,各種維生素營養素攝取更是免疫力關鍵。在疫情期間補充足夠維生素,是對抗病菌入侵的重要準備,其中4類維生素與保護力有密切相關,更是維護身體代謝之必須。
Omicron大流行至今,臺灣新冠確診人數已逾300萬人,染疫率不斷上升的同時,重症人數也相對增加,透過日常飲食、營養補充調節免疫力對預防重症而言相當重要。要維持健康的免疫機能,需要各種營養素的參與及調節,專科醫師陳潔雯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可選擇各類經研究證實的營養補充保健品,幫助厚植免疫力根基。
健康的人之所以生病,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另一種則是循環系統發生問題。這兩種問題都與自律神經的作用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的身體中有一種名為「免疫」的系統,用於保護身體免於疾病侵害。免疫機能可以防範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發的疾病,從傳染病的魔爪中保護身體。
對抗皮膚老化,不見得要使用保養品?美國皮膚科權威、邁阿密大學醫學博士Julia Tzu表示,含有「抗氧化」功效的營養成分或食物,對於減少皮膚衰老、皮膚癌或細胞損傷而言皆具有一定功效。除了透過具保濕功效的保養品勤加保養,Tzu博士指出,正確的日常飲食也有助肌膚活化、視覺年齡更顯年輕。
Omicron病毒不斷變異,接種疫苗加上自然感染,將是抵抗病毒的「無敵星星」?最新一份6月15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針對疫苗保護力、感染變異株的「自然免疫」,以及感染病毒加上疫苗的「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進行比較,研究發現,曾感染病毒對BA.2的保護力僅有46.1%,而曾經感染確診加上3劑疫苗的保護則來到77.3%。
國內Omicron疫情嚴峻,導致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不少民眾染疫康復後,擔憂是否將造成「二次確診」;根據《自然》(Nature)與《科學》(Science)的研究指稱,Omicron相較Delta、Alpha等變異株,造成二次感染的風險確實較高,但無論是輕症、住院與重症風險,似乎皆比第一次感染時為低。
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習慣,加上三餐老是外食,可能容易導致便秘、肥胖,腸胃環境可能也不甚理想。不少人透過補充保健食品中的「益生菌」照顧腸道;不過,不少天然食物亦含有大量益生菌。美國功能醫學與營養學專家Danny Ly指出,平時多吃以下6種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對於體內腸道環境而言,具有一定益處:酸菜、泡菜、味噌、鹹優格、康普茶、優格。
人類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時常互相影響,此前諸多研究已經表明,罹患憂鬱症後可能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慢性病以及死亡風險有關。而生理疾病亦可能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來自《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最新研究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可能與高度憂鬱症風險息息相關。
經常鼻塞、流鼻水且「嗅覺異常」,不只要注意是否為新冠病毒引起上呼吸道症狀,也要注意「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除了影響呼吸道健康,長期未妥善處置還可能增加中耳炎、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王堂權醫師表示,,一般急性鼻竇炎有機會透過自身免疫機制的調節,達到穩定狀況後逐漸恢復。然而,一旦鼻竇炎持續三個月以上,自行好轉的機率降低,症狀有可能反覆發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可能需要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