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
COVID-19大流至今,病毒株不斷變異至今,儘管最新的Omicorn變異株被認為逐漸走向輕症化與流感化,但最新的研究報告警告人們,確診COVID-19的後遺症可能持續長達一年之久,更可能對心血管造成深遠傷害。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報導指出,在疫情大流期初期就已發現,重症感染會破壞患者的心臟血管健康,引起血栓、發炎、心律不整甚至心臟衰竭。
2021月十二月即開始進行針對Omincron變異株的疫苗開發計畫,並在一星期內完成疫苗生產,其中一款混合Delta株與Omicron的疫苗施打於第一次施打疫苗的老鼠身上,發現對Omicron的中和效體濃度多出近37倍。
台灣傳出物流公司人員確診,引起民眾擔憂物流、包裹表面可能殘留Omicron病毒甚至造成傳染。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受訪表示,病毒確實可能存活在物品表面,但病毒「殘留量」才是影響傳染風險的重點,除非確診的物流人員對著包裹打噴嚏、咳嗽留下大量飛沫,一般情況的風險並不高。
因全球傾力防堵新冠病毒,各國民眾的防疫觀念也普遍提升,季節性流感在去年並未造成大規模傳染及死亡。不過,去年底各國陸續啟動解封政策,卻同時面臨Omicron變異株與流感高峰季。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ECDC) 在本月報告宣稱,自2021年12月中旬以來,流感病毒在歐洲的傳播速度高於預期。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刊登的報告,反轉了Omicron傳播力強而毒性弱的看法。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美國麻州總醫院的共同研究指出,與Delta變體相比,Omicron病毒在南非地區的傳播速度確實有所下降,重症與死亡人口也比先前的疫情大流行時來得更少。但是,這並非因為Omicron的感染力比起Delta較衰弱。相反地,先前大規模的Delta病毒感染,導致南非人口普遍具有一定免疫力,得以抵擋Omicron病毒的大舉入侵。
Omicron病毒強大傳染力前所未見,現世7週就讓全球再次陷入新一波大流行疫情。感染Omicron人數最多地區如英國,在1月時每日確診人口更突破16萬人。儘管WHO與相關衛生機構宣稱, Omicron病毒的出現可能預示著全球大流行的結束,權威科學期刊《Nature》卻指出,全球疫情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Omicron變異株大流行造成全球確診個案急速增加,即便施打疫苗也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美國加州索薩利托市非營利性預防醫學研究所創辦人Dean Ornish醫師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發表於《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Health》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影響感染Omicron的嚴重度。
從2022年1月1日以來本土新增的516例個案,0-9歲個案數有所增加,排名已在第四位。絕大多數確診為20-40多歲國人,女性較男性稍多。今天也新增首例中重度本土個案,為70多歲亞東醫院女病患,未接種疫苗且有多重慢性病史,有中度肺炎情況,現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監測中。
從研究上來看,追加劑施打莫德納確實效果比較好,但不建議前2劑施打BNT者,第3劑也接種BNT。從以色列3劑都打BNT來看,保護效果明顯變差。中和抗體可以在急性期直接將進入體內的病毒中和掉,是面對病毒的第一線。但人體不可能隨保持中和抗體的高濃度,時間一久必然會下降,這時就須依靠T細胞來對抗病毒。
「吃火鍋」的傳染力更強,因為煮火鍋時會有蒸氣上升,當飛沫中帶有病毒顆粒時,就更容易隨著蒸氣飄散。黃高彬醫師建議,第一、少出入人多場所,盡量與陌生人保持2公尺距離;第二、外出用餐盡量隨時配戴口罩,尤其是與鄰座親友談話時,也應注意吃火鍋時蒸氣的傳染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