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糖尿病不只年輕化  一發現腎功能恐剩3成!  35歲起應注意「三大指標」

糖尿病不只年輕化 一發現腎功能恐剩3成! 35歲起應注意「三大指標」

台灣透析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大國」,而腎臟健康與三高控制息息相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族群的血糖控制最為密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洗腎病在透析前一年罹患的疾病中,糖尿病比例高達47%。大型研究更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現腎功能指數如肌酸酐(Creatinine)異常時腎功能只剩下30%,顯示糖尿病族群及早照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
過重也傷腎!  台灣兒童肥胖率破二成五  家長必知3大腎臟地雷

台灣兒童肥胖率破二成五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費森尤斯共推「腎臟超人計畫」

台灣透析治療的盛行率高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王國」,瞭解腎臟衛教知識幫助預防及早期介入,對國人腎臟健康至關重要。根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比例高達12%,約每8個人就有一個屬於腎功能異常族群。進入成年階段之前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也被證明與將來的腎臟病風險有關。

閱讀更多 »
看完世足體重狂漲2公斤? 營養師揭熱量爆卡元凶:一片就4千大卡

看一場世足竟爆肥2公斤? 營養師揭凶手:16種高熱量食物 「它」一片就破4千卡

和三五好友相揪看世足,搭配啤酒、薯條、鹹酥雞,可能已經深陷「爆卡」的危機卻不自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年輕族群喜好在酒吧、美式餐廳或租屋處觀看球賽,飲食內容往往也是熱量偏高的食物,尤其民眾若將以下食物吃下肚,更可能導致熱量爆棚、默默地走向「發福之路」。

閱讀更多 »
愛美怕水腫必看!  營養師推「4大天然利尿劑」:咖啡要喝X杯才有效

愛美怕水腫必看! 營養師推「4大天然利尿劑」:咖啡要喝X杯才有效

「水腫問題」往往困擾著許多愛美的女性。其實透過飲食習慣的改善,可以顯著緩解水腫現象?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女性生理期的荷爾蒙變化、代謝差、過敏、太少運動都與水腫有關。建議調整日常飲食,讓「天然利尿劑」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並平衡體內的鈉含量。

閱讀更多 »
醬汁一刷油脂全下肚! 營養師曝:中秋烤肉「4種添加物」最肥

烤肉醬熱量超高! 刷一次就多吃20大卡? 營養師曝:有這「4種添加物」更肥

對許多年輕族群而言,每年中秋少不了的就是「烤肉聚會」。三五好友相聚,相談甚歡,總是不知不覺就吃下過量的烤肉,導致脹氣不舒服;隔天更是因為吃得太鹹、太油感覺整個人變得水腫。有哪些方法能夠避免上述情況?聯青診所李詠薇營養師表示,烤肉其實很容易吃下超標的熱量及鈉含量。當攝取過多,身體自然就容易出現水腫、肥胖,嚴重情況可能造成肝腎負擔,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相關疾病,本身已有慢性疾病的人在吃烤肉時更該多加留意。

閱讀更多 »
超商食品吃太多  高鈉超標又傷「心」?  營養師「簡單4招」省荷包顧健康

超商食品吃太多 高鈉超標又傷「心」? 營養師「簡單4招」省荷包顧健康

近年通膨嚴重,萬物齊漲但薪水卻沒漲,讓不少工作忙碌、預算有限的上班族,只能透過購買超商食品裹腹。程涵宇營養師表示,超商食品如飯糰、義大利麵等食物,大多可以拿了就走、或稍微加熱就能食用。便利性雖高,但長時間食用確實可能造成營養不均、鈉含量過高等負面影響。

閱讀更多 »
吃抗病毒藥+類清冠  她在洗腎室門口猝死!  醫揭台灣高洗腎率真相:注意慢性腎臟病5徵兆

吃抗病毒藥+類清冠 她在洗腎室門口猝死! 醫揭台灣高洗腎率真相:注意慢性腎臟病5徵兆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近12%,因洗腎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而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為何呈現逐年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受訪表示,因為先天腎臟病而需洗腎的比例相對穩定,洗腎人數增加主要仍與「四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共病症有關。

閱讀更多 »
濕氣重不只會水腫 6症狀都是身體太濕!中醫揭夏日「清熱利濕」吃法

濕氣重不只會水腫 6症狀都是身體太濕!中醫揭夏日「清熱利濕」吃法

炎炎夏日到來,熱氣與濕氣加重之下,身體更容易有哪些不適?陳禹維中醫師指出,當濕氣太重時,很多人會感覺自己容易水腫;有鼻過敏、濕疹、或脾胃不好的族群,症狀也可能加重。另外,「濕性重濁」,一些筋骨關節不好的族群也會變得更嚴重,因此冷氣或電扇「切記不要直吹關節」!

閱讀更多 »
昏沉、腹脹、關節痛是濕氣重!中醫曝5大「壞習慣」害濕氣瘀滯

昏沉、腹脹、關節痛是濕氣重! 中醫曝5大「壞習慣」害濕氣瘀滯

今年端午前後適逢20年來「最完整典型」的梅雨季,連日雨水容易讓敏感族群身體出狀況,伴隨心情煩悶、情緒低落等症狀,天氣轉晴時通常會恢復正常。但部分族群會出現頭暈、身體沉重無力、食慾不振、昏沉而影響日常生活,中醫師提醒,身體有類似狀況時不可大意,當心是「溼邪」影響健康。

閱讀更多 »
7大護心重點預防心臟衰竭

他三餐在外、缺乏運動 退休後竟確診「心臟衰竭」? 醫師:護心「7大重點」要學會

隨著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在青壯年間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抽菸、酗酒,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患者剛從職場退休,年輕時為了工作三餐外食、缺乏運動,幾年前健康檢查發現警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偏高,但無不適感就沒有持續追蹤病況。患者退休後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原以為只是身體機能退化,經醫師診斷後卻發現是心臟衰竭,需要長期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
全血管阻塞中!  打新冠疫苗後小腿水腫  驚見3條冠狀動脈都出事

全血管阻塞中! 打新冠疫苗後小腿水腫 驚見3條冠狀動脈都出事

平時有心血管問題不自知,小腿忽然腫脹別以為只是水腫,可能是心臟疾病徵兆?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指出,不少病人施打新冠疫苗出現心臟不舒服,以為只是疫苗副作用而不以為意,最後才檢查確診是心血管疾病,還有病人3條冠狀動脈皆已嚴重阻塞而不自知,提醒有相關風險因子應注意身體警訊。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