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素容易營養不均?需要補充保健品嗎?營養師建議:先把握4大原則
茹素雖健康環保,但缺乏動物性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建議茹素者應確保食材多樣化,攝取優質蛋白(豆類、乳製品)、健康油脂(堅果、亞麻籽),並適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鈣、Omega-3與維生素D。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導致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透過深色蔬菜、強化食品、海藻類、曬太陽補充,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適當補充保健品,以確保飲食均衡與健康維持。
茹素雖健康環保,但缺乏動物性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建議茹素者應確保食材多樣化,攝取優質蛋白(豆類、乳製品)、健康油脂(堅果、亞麻籽),並適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鈣、Omega-3與維生素D。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導致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透過深色蔬菜、強化食品、海藻類、曬太陽補充,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適當補充保健品,以確保飲食均衡與健康維持。
創作男歌手方大同近日因病逝世,享年41歲,消息引發關注。由於他生前因宗教信仰長期茹素,引發部分關於素食與健康關聯的討論。對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表示,素食飲食確實可能導致維生素B12、鐵、Omega-3等營養素的攝取不足,但同時也有助於降低部分慢性病風險,其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醫師建議,茹素者應透過多樣化飲食確保營養均衡,並適量補充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B12、Omega-3與鈣質,以維持健康。此外,健康狀況受多重因素影響,包含遺傳、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應綜合考量個人需求,並適時諮詢專業醫療建議,以確保身體健康。
今年適逢「龍年」,不少準爸媽想抱個「龍寶寶」,其實不只求神拜佛,懷孕前做足準備也很重要!以前在生殖醫學中心工作時,最常要幫病人解決「不孕症」的問題,再加上台灣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逐漸上升,有備孕需求的朋友們,可以多攝取以下4種營養成分,可以幫助備孕的過程更加順利。
年輕輕輕頭髮卻開始斑白,讓不少青壯年男女為之苦惱。扶原中醫診所郭大維中醫師表示,使青壯年族群「白髮蒼蒼」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好發於年輕時期的「少年白」,與遺傳較為相關;另外則是「壓力白」,與長期處於壓力、焦慮、憤怒等情緒之下有關。
在媽媽教室講課時,最常被學員問「抒緩孕吐」的方法。通常懷孕初期容易有孕吐的問題,後期會自然慢慢緩解;不過也聽過有準媽媽「從頭吐到尾」,可見懷孕的辛苦與煎熬。準媽咪們該如何避開容易導致孕吐的「飲食地雷」呢?
以前在生殖醫學中心工作時最常要幫病人解決不孕症的問題,隨著台灣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逐漸上升,有備孕需求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以下「備孕營養補充4大招」再搭配做功課、算時間,試了半年還是沒有結果就可以去諮詢生殖醫學科醫師囉!
你知道在台灣每6人就有1人缺鐵嗎?補鐵該吃什麼食物最好?除了素食者容易缺鐵之外,孕婦在孕期後期也要開始補鐵?首先先看日常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成年男性10毫克、成年女性15毫克,13歲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上限攝取量為40毫克。至於懷孕女性在孕期第三期到哺乳期,鐵質建議量是平時的3倍,每日建議量從15 mg增加至45 mg。此攝取量很難從飲食中補充,可適當的補充保健品或鐵劑補充鐵質。
近期因全球禽流感疫情升溫,加上雞隻飼料漲價與冬季氣候寒冷等問題,引發國內外「缺蛋」的狀況。提到補充蛋白質,不少民眾會立刻想到雞蛋,事實上雞蛋確實富含多重營養成分,如必需胺基酸為優良的蛋白質來源,以及維生素A、D、E、B9(葉酸)、B12,還有鈣、鐵、鋅、磷等礦物質。
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相較去年,國人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再度升高,109年與110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0歲、32.29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則分別為31.09歲、31.23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普遍延後。且根據資料指出,年齡在35-39歲的孕婦,早產比例達12.70%,較25-29歲之早產比例8.40%還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