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咖啡顧健康? 研究:「這族群」每天喝2杯 心血管死亡恐暴增1倍!
咖啡是當代最風行的飲料,上班族人手一杯咖啡的景象隨處可見。咖啡不只有提振精神、幫助專注力之功效,亦有研究指稱能降低癌症、糖尿病等益處。然而,咖啡中含有刺激中樞神經的咖啡因,對特定族群而言需要注意攝取量。近期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 ,屬於「嚴重高血壓」(160/100mmHg)的族群如果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咖啡,死於心血管的風險將增加一倍。
咖啡是當代最風行的飲料,上班族人手一杯咖啡的景象隨處可見。咖啡不只有提振精神、幫助專注力之功效,亦有研究指稱能降低癌症、糖尿病等益處。然而,咖啡中含有刺激中樞神經的咖啡因,對特定族群而言需要注意攝取量。近期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 ,屬於「嚴重高血壓」(160/100mmHg)的族群如果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咖啡,死於心血管的風險將增加一倍。
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更快樂的人通常活得更健康,增加幸福感與快樂真的能帶來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嗎?一般人求快樂而不可得,又可以如何解決?一項隨機研究試驗顯示,參加心理諮商6個月之後,接受過心理諮商的人不只變得更快樂,而且在之後請病假的天數也明顯減少。研究團隊宣稱,透過隨機對照試驗可以初步證明,「主觀幸福感」不只是一種感受,的確與身體健康有部份的因果關係。
知名網路書店「博客來」近期爆出勞資爭議,引起大批網友撻伐並揚言抵制。事實上曾為決策不透明、不體貼員工的公司或上司服務,恐怕真的會引起難以逆轉的心理壓力,並大幅降低員工的工作效率。更糟糕的是,建立在「恐懼」的管理方式,帶來的壓力和焦慮都可能對心臟造成傷害。
時至年末,不少節日如聖誕節、跨年將連袂登場。若現在正被事業或課業壓得喘不過氣,在此時與朋友聚一聚、參與社交活動,不失為一項能夠「補充能量」的絕佳做法。《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的研究指出,僅僅只是與親友聚在一起吃喝談天,就能顯著減少壓力、甚至延長壽命。
用手機、平板安撫正在吵鬧的孩童,可能不是件好主意?權威期刊《JAMA》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父母長期將電子設備中的遊戲、影音內容,做為平復孩子情緒的方式,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們將更難以學習調節情緒,日後暴躁、焦慮、反抗等跡象恐怕會更加明顯。
人類雖為「群居動物」,但亦有不少族群較為內向、高敏感,他們害怕與陌生人進行社交,也害怕自己的情緒與情感得不到回應。近期《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刊載研究卻指出,與陌生人交談不總是那麼令人恐懼,甚至能夠增強幸福感、歸屬感,幫助改善心理健康。
近日網路創作者「理科太太」推出線上課程,內容包含諮商100小時以上的經驗分享。因心理諮商內容在國內屬「醫療行為」,因此該課程一出隨即引發專業人士的反對與撻伐。對此,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特地將民眾常見對於諮商的問題整理成筆記,幫助增加民眾對於心理議題與心理健康的識能。
此前不少科學家認為,聆聽和緩的音樂類型可以放鬆身心、幫助入睡,並有助於抒解壓力。那麼「演奏樂器」對於大腦的影響又是如何?權威期刊《Nature》出版物《Scientific Reports》指出,學習演奏樂器對大腦處理視覺、聲音的能力有積極影響,甚至能幫助改善憂鬱情緒。
今年底適逢4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賽事,雖然大多數門民眾觀看世界盃是出自於對比賽的熱愛,但也有人則是期待透過「賭博行為」獲取意外之財。俗話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對於賭博成癮者而言,賭博行為確實可能對大腦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