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膝蓋痛與「核心肌群」有關? 手刀跑步竟是錯的? 醫揭跑步受傷迷思
路跑風氣逐漸興盛,但不少人跑完步後卻感覺膝蓋疼痛,當心是跑步過度造成。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周適偉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除了明顯外傷如跌倒、撞傷之外,跑步後出現膝蓋疼痛,要考量是否運動量超出膝蓋負荷。另外,較少人注意到「核心肌群」不佳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也可能是膝蓋過度負荷的隱藏原因。
路跑風氣逐漸興盛,但不少人跑完步後卻感覺膝蓋疼痛,當心是跑步過度造成。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周適偉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除了明顯外傷如跌倒、撞傷之外,跑步後出現膝蓋疼痛,要考量是否運動量超出膝蓋負荷。另外,較少人注意到「核心肌群」不佳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也可能是膝蓋過度負荷的隱藏原因。
一蹲下去就站不起來?或是跑步、走路後膝蓋正前方出現磨擦刺痛感?當心不是膝蓋退化而是「髕骨外翻」。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種子骨,位在股骨上的凹槽,能夠避免肌腱與股骨磨擦而斷裂,具有保護膝蓋的效果。當膝蓋的外側力量大於內側時,就可能使髕骨兩邊失去平衡,造成髕骨外翻。
現代人追求健康,很多人都會有運動健身習慣,戶外運動受限於天氣和空氣的影響,從事室內運動就可以避免因為天氣不好、空氣品質不佳而中斷運動習慣。多數人在室內運動中,都會選擇跑步機鍛鍊自己的心肺,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跑步機可以跑到3公里,在戶外跑1公里就氣喘吁吁了?其實跑步機跟路跑的條件不同,能給予身體的幫助也就有所不同。
只靠「運動」做為減重策略,不僅徒增身體的疲勞,體重也不一定會下降?嫚嫚營養師於社群分享,提到減重,不少人第一時間就想到運動。不過此前的大型薈萃分析已證實,僅憑運動瘦身而沒有進行飲食調整,對於減重沒有顯著性的效果;即使有減重效果也非常輕微,每週大約僅減少0.1公斤。
上班族總是久坐,運動的機會不多,因此很多人會提倡透過走樓梯來達到每日的運動量,尤其以走上樓梯搭配下樓坐電梯為主,以為這樣可以鍛鍊身體,慢慢養出好體魄,其實這觀念也不完全正確。雖然有運動到,看似對鍛鍊身體有幫助,但是卻不是全方位的肌肉運動,並且身體訓練不到位。
很多人在準備運動前,都會物色相關裝備,而跑步大家會想到的裝備大概就是護膝了。透過戴上護膝來保護膝關節,甚至讓微微痠痛的膝蓋比較不疼痛,使我們在運動的過程更順暢。其實這個想法是大大的錯誤。很多人都會覺得護膝是一種保護的工具,因此運動的時候就要戴起來,但其實這樣會無法讓我們知道自己在運動時的膝蓋狀況。舉例來說,假如我們走路時膝蓋不痛,但一跑起來卻疼痛無比,這時我們就可以知道是因為跑步的動作,讓膝蓋不舒服,這時趕緊停止去求助醫生,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對症下藥。
想要抗氧化、抗衰老,並讓肌膚白嫩嗎?這時從自然食物中攝取足夠維生素C就變得格外重要!不要再覺得「越酸的食物」維生素C就越多,這是很多人的迷思喔。補充維生素C可以幫助美白、避免曬斑、抗皺和幫助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的行成。
隨著跑步運動的興盛,一般民眾對於跑步鞋的性能與要求也逐漸增加。近年各各大鞋廠製造的跑步鞋,鞋底主打「碳纖維板」材質,聲稱其能增加地面的反彈力道,讓跑者產生猶如「貼地飛行」的感受;且自從知名馬拉松跑者Eliud Kipchoge首次嘗試以碳板跑鞋作為比賽用鞋、並打破大會紀錄以來,碳板跑鞋正逐漸成為專業跑者與運動愛好者的心頭好。
天氣寒冷或寒流來襲時,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尤其「高血壓」號稱無聲殺手,一不注意就可能對心血管造成巨大傷害。所幸《加拿大心臟病學期刊》刊載研究指出,經常採取「瑜珈」運動,可以幫助改善高血壓患者的靜息收縮壓與心率,且每日僅做15分鐘就能達到效果。
近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氣溫驟降,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慢性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量血壓、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外出時謹記穿戴帽子、口罩、手套、保暖衣物、襪子及鞋子等保暖物品,避免氣溫的差異可能促發心血管或中風的風險。
「跑步」可近性高、費用低廉,是國人散步以外最常做的運動。不過,也有不少民眾擔憂膝蓋退化或受傷,因此對跑步敬而遠之。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的跑步行為不僅不會造成膝蓋退化,甚至能減少膝蓋退化開刀的機率,呼籲民眾勿抱持錯誤迷思。
跑步對於剛接觸運動的民眾而言,是較容易上手的項目之一,不過許多人也擔心跑步的運動傷害。常見因「跑步」發生的運動傷害有哪些情況?一般而言,跑步造成的運動傷害以「下肢傷害」為主,從各種大小腿肌肉肌腱炎、關節炎、筋膜炎到壓力性骨折(疲勞性骨折)都有可能。若出現後腳腳跟疼痛,較常見的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和阿基里斯腱肌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