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後遺症該如何化解

文章分類/

家長每天吵、小孩每天鬧! 居家隔離「後遺症」該如何化解? 心理師傳授5招壓力退散

✦ 2024-07-20 更新
❝ 快速摘要:先前三級警戒期間,居家防疫和遠端上班上課,幾乎徹底改變某些人的生活模式。其中變化最微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突然變得「異常親密」。另外,原先有憂鬱問題的人,疫情前本可躲在自己的舒適圈略作喘息,現在因為社交空間限縮,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簡直「無處可躲」,甚至因而被家人數落時間變長,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就醫回診,還可能被認為浪費醫療資源……憂鬱族群面臨的困境,以及「後疫情時代」造成的全民憂慮現象如何排解?林仁廷心理師認為,掌握生活的第一原則,適時尋求放鬆都能有所幫助。
快速跳轉目錄

2021/10/07

先前三級警戒期間,居家防疫和遠端上班上課,幾乎徹底改變某些人的生活模式。其中變化最微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突然變得「異常親密」,父母為了照顧子女,一邊工作還要一邊緊盯課業,因此產生更多磨擦。另外,原先有憂鬱問題的人,疫情前本可躲在自己的舒適圈略作喘息,現在因為社交空間限縮,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簡直「無處可躲」,甚至因而被家人數落時間變長,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就醫回診,還可能被認為浪費醫療資源……憂鬱族群面臨的困境,以及「後疫情時代」造成的全民憂慮現象如何排解?林仁廷心理師認為,掌握生活的第一原則,適時尋求放鬆都能有所幫助。

生活習慣難適應記得將第一原則當作依據

生活習慣改變難以適應  記得將「第一原則」當作依據

林仁廷心理師表示,以前遇到價值觀不合的家人,敬而遠之是最好的方法,如今疫情把全家人都關在家,要不聽、不談難上加難,關係變得緊繃,就會導致爭執、暴力行為的發生,這也是為何憂鬱症患者會更加痛苦的原因。疫情改變了大部分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如身心靈狀況、人際關係、空間感等等,我們不可能把每個習慣都改變,總得有所取捨,因此,林仁廷心理師認為「第一原則」的概念就很重要。什麼是第一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原則擺第一位,例如維持親子關係和準時交學校作業,哪個重要?如果以「親子關係」為第一原則,那就代表最壞的情況是作業來不及交,但能維持親子關係,以此做為處理事情的依據。憂鬱症患者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任何事比沉澱心靈重要,做為家人就不應打破他們的第一原則。

心理師曝5招輕鬆減壓

疫情期間壓力爆棚無處宣洩?  心理師曝5招輕鬆減壓

而焦慮或是憂鬱的緩解需要時間來化解,既然在家生活千篇一律、充滿壓力,或許可以從改變生活方式著手。林仁廷心理師整理出5種放鬆妙招,可以有效幫助民眾做為心情的調適劑:

1.生理放鬆:很多人靠暴飲暴食抒解壓力,其實對身體很不健康。與其毫無節制地亂吃,不如自己親手學習製作料理,精進自己的廚藝;如果嫌麻煩,也能叫外送支持餐飲業者。

2.心理放鬆:不用強迫自己在這時學習新知識,也無需太過關注疫情,在整理房間、打掃家裡時,都可以好好沉澱心靈,或是什麼都不做,讓自己遠離外界的喧囂、達到穩定情緒的效果。

3.身體放鬆:飯後、洗澡前可簡單做運動,若不愛運動也得保持「活動」,例如與家人玩牌、玩益智遊戲;工作累了就起來做做伸展操。近期很夯的健身環也可以試試,新玩意能產生新鮮感,放鬆的效果也就越好。

4.空間放鬆:在家待久了真的會疲倦,可以趁目前解封期間出門與朋友相聚,但需注意防疫措施得做好,口罩一定要戴好。

5.人際關係放鬆:與家人關係太過靠近可能會產生衝突,那就跟許久未見面的朋友聯絡吧!選擇自己最舒服的社交方式和朋友互動,不失為一種放鬆的好辦法。

現今疫情已逐步獲得控制,提醒民眾在防疫之餘,也記得別讓自己處於太緊繃的情緒中,除了上述5種放鬆的方法,也記得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調,以此為原則讓自己獲得心靈上的平靜;此外,多多關心周遭的朋友和家人,他們或許也需要你的協助度過難關。而憂鬱症患者如有任何狀況,還是建議撥打1925安心專線,或是1980張老師尋求協助,別讓疫情後的居家生活吞噬了你。

資料來源:全年無休的自殺防治守護者 – 衛福部自殺防治宣導

快速跳轉目錄

▧ 最新文章

✦ 潮健康致力於推廣健康潮流新知,歡迎各種形式之媒體洽談合作 ✦
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或電洽:02-6605-0993,將有專人與您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