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後甲狀腺癌復發肺轉移! 積極治療仍可與癌共存

15年後甲狀腺癌復發肺轉移! 積極治療仍可與癌共存

文/NOW健康


小君(化名)15歲時罹患甲狀腺癌,在兒科醫師的建議下進行全切除手術以及碘131治療,日後服用甲狀腺素,生活幾乎與常人無異。然而,隨著時間過去,30歲的小君因某次感冒極為不適,前往急診檢查才發現肺部X光已有許多白點,確診為甲狀腺癌復發,且轉移至肺部。


因甲狀腺癌的預後相較於其他癌症良好,使得部分患者容易在術後忽視復發風險。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王舒儀醫師表示,術後醫師判斷甲狀腺癌復發風險較高,通常會進行碘131治療。若治療反應優良,復發機率非常低,統計約在1-4%;若治療後評估影像學顯示無殘餘腫瘤,但腫瘤指數甲狀腺球蛋白仍偏高或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持續上升,8-17%的病人在5到10年後可能會有復發的情形。


王舒儀醫師提醒,甲狀腺癌患者務必定期回診且終生追蹤、不中斷。檢查項目應包含甲狀腺球蛋白指數、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頸部超音波等,才有機會即早發現並治療,避免復發帶來的健康危機。


治療選擇多元化不應隨意放棄 近年健保核准之一線標靶藥物來助陣


前述個案小君,復發後因尚無合適療法,在王舒儀醫師建議下進行多次的碘131治療,持續追蹤病況8年。在38歲時,健保開始給付第一種口服標靶藥物,開始使用後,效果還不錯,可惜被皮膚副作用所困擾而無法服用最適劑量,疾病穩定一陣子後腫瘤指數持續上升。近2年,小君再次更換治療方式,使用健保核准之另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腫瘤指數獲得較佳的改善、也無不適副作用、目前病況穩定,門診持續追蹤治療中。


王舒儀醫師表示,甲狀腺癌病友大多需要長年抗病,並鼓勵積極治療仍有機會與腫瘤和平共處。因為隨著醫療進步,晚期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元,效果也越好。過去,甲狀腺癌患者往往會擔心治療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目前口服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患者能夠更安心地接受治療。


甲狀腺癌病友易焦慮不安 醫師設特別門診同抗病


王舒儀醫師分享,臨床上甲狀腺癌好發於35至55歲女性,大多於健康檢查發現。而診間有時也會出現像小君這樣的年輕女孩,通常是有理學上的發現,如脖子腫大、不正常硬塊等,而發現時病況已較為嚴重,往往難以承受打擊,造成心理負擔。


王舒儀醫師透過醫病互動觀察到,大部分女性患者在罹癌後容易焦慮與不安,轉而在網路上觀看一些極端的治療方式,反而更容易影響心情及生活。王舒儀醫師為此開設甲狀腺癌特別門診,親自整理衛教資訊單張,期望在有限的診療時間內,給予病友正確的衛教知識,降低心理不安,也讓醫病溝通更友善、更有效。王舒儀醫師盼透過協助患者了解當前病況,加深病人與醫護間的信賴感,願意積極遵從醫囑,維持生活品質,一同長期抗病!


本文為NOW健康授權刊登,非經許可,嚴禁任何形式之轉載引用。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nowhealth的大頭照
NOW健康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_https://healthmedia.com.tw/】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