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是成人自殺主因  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都有關?  問卷破10分快就醫

文章分類/

憂鬱症是成人自殺主因 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都有關? 問卷破10分快就醫

✦ 2024-07-20 更新
1192 瀏覽
❝ 快速摘要:近年隨著名人輕生憾事頻傳,引發國人關注憂鬱症議題。憂鬱症是最常見的情緒疾病,對於身心的影響卻不可忽視,當代文獻指出,憂鬱症的盛行率遠比一般人想像更多,成人的生命週期中面臨12個月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接近6%;個人終身發生憂鬱症的風險更高達15-18%。
快速跳轉目錄

潮健康/郭家和
成人發生憂鬱症風險18%!  9大徵兆快速評估

成人發生憂鬱症風險18%! 
9大徵兆快速評估

近年隨著名人輕生憾事頻傳,引發國人關注憂鬱症議題。憂鬱症是最常見的情緒疾病,對於身心的影響卻不可忽視,當代文獻指出,憂鬱症的盛行率遠比一般人想像更多,成人的生命週期中面臨12個月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接近6%;個人終身發生憂鬱症的風險更高達15-18%。

憂鬱症是當前造成全世界人口自殺主要原因之一,憂鬱症患者不只面臨長期的悲傷、焦慮、痛苦等心理痛苦,更會出現大腦認知功能、注意力及理性邏輯能力受損,影響日常生活決策與判斷能力。此外,憂鬱症也是非傳染性疾病中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共病」之一,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皆與憂鬱症的發生存在正相關性。

憂鬱症的典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興趣減少、快樂感下降、無價值感以及不適當的內疚感、食慾及性慾下降、失眠或睡眠功能障礙、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殺念頭。當心理痛苦或不適當的自我批判過度嚴重時,就可能導致患者產生絕望感,進而引發自我毀滅的念頭以及自殘行為。

目前憂鬱症最普遍的篩檢評估工具是病人健康問卷PHQ-9
,每一題根據嚴重程度分為0-3分,滿分總計27分。多項研究指出,10分以上可作為憂鬱症評估切分點。另外,根據PHQ-2量表,如果兩周內經常感到:一、對事物缺乏興趣或樂趣;二、情緒低落憂鬱或絕望,有兩者其中之一情況就建議及早接受相關評估。
憂鬱症會加重藥愈吃愈多?  治療目標與治療方式

憂鬱症會加重藥愈吃愈多? 
治療目標與治療方式

憂鬱症治療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持續期、維持期
,治療方式與策略會因個體狀況而有差異,初期階段的目標是在發病時4-8周內緩解症狀;持續期階段目標是盡可能改善治療成效,有可能會調整或增加第二類藥物。維持階段的治療目標是防止憂鬱症復發。特別是如果先前已發生過數次憂鬱症,長期的情緒低落可能是引發再次復發的危險因子。

目前,抗憂鬱藥物仍是憂鬱症的主要治療方式,對大多數患者而言,結合抗憂鬱藥物與心理治療(諮商)有更佳治療效果。一般而言,較輕微的憂鬱問題有機會透過單純的心理治療達到改善。另外,認知行為療法、洞察引導、人際關係支持等,都對於找出憂鬱根源有所幫助,建議有任何憂鬱問題,盡快由專業醫師或諮商專家,再依照目前的身心境況調整治療策略。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SSRI)
是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可能給予的處方包括
Prozac、Zoloft、Paxil、Celexa和艾司西酞普蘭Lexapro。其副作用可能括性功能障礙、噁心與焦慮感等。其它抗憂鬱症藥物包括Wellbutrin、Effexor、Remeron和Cymbalta等,會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處方。由於憂鬱症會隨著病程進展而更加嚴重,在治療早期考慮介入藥物更加重要。

抑制發炎幫助神經細胞修復!  間質幹細胞有望治療憂鬱症?

抑制發炎幫助神經細胞修復! 
間質幹細胞有望治療憂鬱症?

為何現代人發生憂鬱症的比例居高不下?其中一種可能是慢性壓力引起的發炎,最終導致大腦變化而引發憂鬱問題。文獻指出,慢性壓力會促使發炎小體活化,進而釋放各種促發炎細胞因子白介,如IL-1B、IL-18、IL-6和TNFa。某些周邊發炎因子會干擾大腦的神經傳導以及HPA軸(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甚至改變血清素運轉蛋白,讓身體可利用的血清素減少。

近年來,「間質幹細胞」的抗發炎特性及治療應用受到廣泛重視,是否能利用幹細胞達到抑制發炎與神經保護,進而產生抗憂鬱效果?一項動物研究發現,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HUC-MSC)可以降低與心肌梗塞有關的憂鬱症狀。另有部份研究也發現,從脂肪中取出的間質幹細胞(ADSC)則能降低促發炎因子、IL-1、IL-6

TNF-a
的表達。此外,間質幹細胞
(MSC)
和神經幹細胞
(NSC)
可以調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迴入,讓神經細胞得到更多的刺激與修復。

當代研究初步顯示,臍帶血和幹細胞對於改善憂鬱及認知功能障礙有改善作用由於幹細胞有多方向分化與再生功能,有助於修復受抑制的神經細胞,調節引發憂鬱的發炎反應,未來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深入探討幹細胞治療與憂鬱症之間的機轉,甚至延伸到重度憂鬱症、阿茲海默症等領域。

資料來源:
Depression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Treatments
in
depression

《Pharmaceutics》
Is
there
a
place
for
cellular
therapy
in
depression?
病人健康問卷(PHQ-9)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Plausible
Role
of
Stem
Cell
Types
for
Trea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epression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個性「太邊緣」會更容易失智? 日研究:「社交孤立」恐使腦容量萎縮
好好睡覺就有助避免「憂鬱症」! 劍橋研究曝:生活多做「7件事」趕走負面情緒

快速跳轉目錄

▧ 最新文章

✦ 潮健康致力於推廣健康潮流新知,歡迎各種形式之媒體洽談合作 ✦
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或電洽:02-6605-0993,將有專人與您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