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外食、壓力影響腸道平衡! 哪些人最該補益生菌? 專家點名3大族群

外食、壓力、作息不規律影響腸道平衡,益生菌成為現代健康管理的關鍵。專家點名適合補充益生菌的3大族群:1. 外食族,飲食結構不均衡,需補充健康選擇;2. 腸胃敏感者,幫助改善腸道環境,維持舒適狀態;3. 健康保健者,追求全方位健康提升。益生菌可促進腸道菌叢平衡,有助於穩定生理機制、提升生活品質。專家提醒,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是健康核心,益生菌能作為輔助,幫助輕鬆應對日常挑戰,打造健康生活。

閱讀更多 »

有三高年菜怎麼吃? 營養師:六大菜餚這樣吃,最多可降低7成熱量

有三高怎麼吃年菜?張語希營養師表示,掌握低油低鹽、高纖飲食和控制主食比例三原則,選擇清蒸、烤製等健康烹調方式。例如改用烤白鯧、炙烤蝦仁或豆腐獅子頭等作法,可減少熱量及脂肪達40%以上。搭配高纖食材如菇類、竹笙和燕麥片,穩定血糖並提升營養。避免油炸、勾芡及高糖調味,像糖醋魚改為紅燒更健康。

閱讀更多 »

半夜好想吃東西! 營養師:快吃這6食物解嘴饞,還能補充蛋白質

半夜想吃東西卻擔心健康?營養師張語希建議選擇更健康的宵夜食材,包括無糖堅果、希臘優格、蔬菜棒、無油烤海苔、豆干或低升糖指數水果,既能滿足嘴饞又能補充蛋白質,降低對身體的負擔。如果實在無法抗拒鹹酥雞,可以搭配高纖維食物如沙拉、地瓜、毛豆,幫助減少油脂吸收,增強飽腹感。張語希營養師提醒,睡前進食過多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三餐吃飽,適量選擇健康宵夜,才能長期維持身體健康。

閱讀更多 »

一到冬天空氣品質就亮紅燈! 健管師曝:3招幫助抵禦空汙侵襲

隨著冬季空氣品質惡化,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提出三大建議幫助抵禦空汙侵襲:一是透過攝取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天然食材,如野櫻莓、綠藻和酵母,打造隱形防禦網;二是進行適量運動,如跑步、瑜伽等,增強心肺功能和活力;三是提供均衡營養補給,選擇高品質蛋白質與多樣化飲食,維持最佳健康狀態。加入健康管理社群,從飲食、運動到日常生活,全方位學習守護身體的方法,為家人創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閱讀更多 »

天冷心血管猝死多,一半以上心肌梗塞無徵兆?醫:5種人風險最高!

寒冷天氣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表示,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進一步提高心肌梗塞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包括三高患者、心血管病史者、家族病史者及肥胖者。陳冠任醫師建議,冬季應注重保暖,特別是頭部和四肢末端,運動前需充分暖身並避免過於激烈,泡溫泉時應控制水溫在40℃以下並避免溫差過大。

閱讀更多 »

低溫增加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兒童流感、腸病毒差異:1情況盡快就醫

近日低溫加劇兒童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威脅,林口長庚朱世民醫師指出,流感、腸病毒及RSV是冬季主要病毒。流感常見高燒、肌肉痠痛及全身無力,可能引發腦部、肺部重症;腸病毒則以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為主,重症風險集中在腸病毒71型,可能導致心肺與腦部損傷。朱醫師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應接種流感疫苗,2個月以上嬰幼兒應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家長應確保孩子良好衛生習慣並注意重症症狀,若症狀持續應及早就醫避免嚴重後果。

閱讀更多 »

該選花生還是芝麻? 冬至湯圓「它」熱量最高! 營養師:和2湯品一起吃恐更肥

冬至吃湯圓熱量高,需控制份量並減少主食攝取。張語希營養師指出,芝麻湯圓、花生湯圓等高熱量選項應少吃,4顆湯圓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建議選擇無糖湯品搭配均衡飲食,細嚼慢嚥避免腸胃不適,並控制份量減少爆卡風險。有慢性疾病或減重需求者尤需節制,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可助健康管理與應景兼顧。

閱讀更多 »

子宮頸癌潛伏期達20年! 國人發生率難降  抹片、HPV篩檢皆需落實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閱讀更多 »

起疹子癢到睡不著、差點輕生! 醫揭「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風險群:20-40歲女性上班族最多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為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因免疫系統異常導致肥大細胞自行活化引發皮膚紅腫和瘙癢,常見於20-40歲女性上班族,全球約4000萬患者。童綜合醫院邱瑩明主任表示,患者應警覺症狀持續超過6週並及早就醫,治療分三至四線,從抗組織胺藥物到更積極的免疫治療,多數患者可改善癢感與膨疹。需避免過度飲食限制並遵循醫囑治療,透過運動、壓力管理及規律作息穩定免疫系統,提升生活品質並降低復發風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