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

不餓就停、飯後不坐! 營養師曝「潘瑋柏減肥法」  5步驟維持良好體態

不餓就停、飯後不坐! 營養師曝「潘瑋柏減肥法」 5步驟維持良好體態

不少藝人明星勤於減重,為求將最好一面呈現在螢光幕前。而他們的減重方法值得民眾仿效嗎?哪些人不適合過度減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以藝人潘瑋柏來說,其奉行「不餓就停、飯後不坐」的行為,確實有助於減重並維持體態。高敏敏營養師強調,減肥期間最忌「管不住嘴」、「久坐不動」,因此建議嘗試減重的民眾,不妨嘗試以下5大措施,幫助維持良好體態。

閱讀更多 »
夏天必吃「8大飲食」降體溫!  「這食物」排汗解熱兼顧營養價值

夏天必吃「8大飲食」降體溫! 「這食物」排汗解熱兼顧營養價值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以上,若沒有定時攝取水分、或暴露在室外環境太久,可能導致脫水、熱衰竭,進而引發中暑。生活中可攝取哪些食物,有助於調節體溫、排解暑氣?研究表明,特定食物確實富含水分、並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若民眾自覺飲水不足、暑氣難消,可嘗試攝取以下8種食物。

閱讀更多 »
曝曬陽光使男性「食慾大增」?  研究:還能讓「好感度」顯著提升

曝曬陽光使男性「食慾大增」? 研究:還能讓「好感度」顯著提升

目前學界認為適度曝曬太陽,對於人體健康具有一定助益,如日曬能補充維生素D、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減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而近日《Nature Metabolism》更揭露日曬對身體的諸多效果,如促進新陳代謝、減少神經過度活動,以及防止肌肉萎縮;且研究更發現日曬與促進男性的「食慾」有關。

閱讀更多 »
攝護腺癌讓男人「硬不起來」? 研究曝「1訓練」幫助重拾自信

攝護腺癌讓男人「硬不起來」? 研究曝「1訓練」幫助重拾自信

罹患「攝護腺癌」竟與更高機率的「焦慮症」現象有關?美國國家衛生院表示,由於攝護腺癌會影響生殖、泌尿和腸胃系統,因此診斷結果常常讓人感到尷尬和羞恥。另外,攝護腺癌可能導致嚴重的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可能會加劇男性對性功能或泌尿功能不彰的焦慮現象。由此可知,攝護腺癌確實對患者造成不小的心理影響。

閱讀更多 »
長新冠整理報導/確診一定會有「新冠後遺症」? 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該怎麼做緩解症狀?

長新冠整理報導/確診患「新冠後遺症」機率高嗎? 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該怎麼做緩解症狀?

國內Omicron確診人數與日俱增,雖然已有不少民眾已施打疫苗,且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確診後是否將發生長期併發症,也就是俗稱的「長新冠」,仍是民眾最為擔憂的議題之一。《潮健康》特此整理長新冠相關研究與指南,提供民眾癒前的疾病預防、與癒後照護、就醫作為參考。

閱讀更多 »
久坐不動又外食   當心便祕、肥胖、腸道差!  專家呼籲:多吃6食物保持腸道健康

久坐不動又外食 當心便祕、肥胖、腸道差! 專家呼籲:多吃6食物保持腸道健康

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習慣,加上三餐老是外食,可能容易導致便秘、肥胖,腸胃環境可能也不甚理想。不少人透過補充保健食品中的「益生菌」照顧腸道;不過,不少天然食物亦含有大量益生菌。美國功能醫學與營養學專家Danny Ly指出,平時多吃以下6種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對於體內腸道環境而言,具有一定益處:酸菜、泡菜、味噌、鹹優格、康普茶、優格。

閱讀更多 »
什麼是「長新冠」? 症狀會持續多久? 專家曝「4種人」受影響最大

什麼是「長新冠」? 症狀會持續多久? 專家曝「4種人」受影響最大

國內Omicron確診人數與日俱增,雖然已有不少民眾已施打疫苗,且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確診後將產生何種併發症,仍是民眾最為擔憂的議題之一。其中因罹患「長新冠」(Long Covid)導致的各種後遺症,可能將對人體造成不小的損害。時至今日,學界仍無法確切解釋長新冠的發生原因。

閱讀更多 »
睡覺能減肥關鍵在「肌肉量」?   3動作邊睡邊燒卡路里

睡覺能減肥關鍵在「肌肉量」? 3動作邊睡邊燒卡路里

光是睡眠就能幫助減重?美國睡眠基金會指出,即使處於熟睡狀態,人體也不斷地在燃燒卡路里,在夜間每小時約能消耗50大卡的熱量。將此平均值與成人建議睡眠時間(美國CDC建議7-9小時)相呼應,最少可以燃燒約350大卡。不過,英國營養科學和腸道健康專家Claire Murray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睡眠時期所燃燒的熱量,大抵仍取決於個人的「基礎代謝率」。

閱讀更多 »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肥胖」是造成第2型糖尿病的主因之一,因此控制腰圍、BMI等相關數值,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關鍵指標。體重控制、適當運動也被認為是調控血糖的有效方法。不過,《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減重後再次復胖,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體重波動」幅度過大,將導致較高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