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懶動壓力大,年輕人性趣缺缺「不想要」怎麼辦?還可能是自律神經與心血管出問題?
明明是年輕氣盛的上班族,卻開始「性趣缺缺」不想要?可能是身體出現哪些問題?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奎祐受訪表示,年輕男性性慾低落並不少見,一般而言,與久坐、懶動、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關。如果老是覺得「不想要」、提不起勁,要多注意規律運動、減少心理壓力以及自律神經的調節。
明明是年輕氣盛的上班族,卻開始「性趣缺缺」不想要?可能是身體出現哪些問題?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奎祐受訪表示,年輕男性性慾低落並不少見,一般而言,與久坐、懶動、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關。如果老是覺得「不想要」、提不起勁,要多注意規律運動、減少心理壓力以及自律神經的調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保有正能量、每天能過得無憂無慮,但無奈人生就是會充滿挑戰,如果心理上無法跨過環境帶來的困難,就可能會引發憂鬱或焦慮的情況。因此,關於「正念」的概念在近年就十分受歡迎。根據《台灣正念工坊》的資料,正念是「有意識地知道當下的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客觀、允許、不評判的態度」。做為一種增加幸福感和減少壓力的方式,正念的觀念變得越來越流行。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就針對正念對人們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Covid-19病毒大流行,直接改變了人類現階段的生活方式。防疫警戒也導致企業減班、失業率上升、親子家庭關係緊張等等現象,再加上疫苗施打未普及,各國都有第三波疫情升溫現象。這段疫情黑暗期內,許多人每天在絕望與孤獨中度過。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認為,要減少非常時期的絕望與孤獨感,可以透過建立明確目標來改善心理狀況。
台灣實施三級警戒已有2個月時間,大部分民眾都長時間待在家中,導致家暴、衝突事件暴增,人心開始因疫情出現浮動;甚至還有PTT網友笑稱自己「可能還沒確診就先得憂鬱症」。事實上,人們因缺乏社交、或是因新聞資訊產生焦慮,都讓身心受到嚴重影響,究竟該怎麼調適這樣的心情呢?心理師林仁廷建議,先瞭解焦慮情緒的來源,如果焦慮感是來自於過度吸收偏頗資訊,也許應該調整接受資訊的方式,就能避免產生過度焦慮。
知名英語教學YouTuber《阿滴英文》作者阿滴,日前透過影音平台公布罹患憂鬱症長達一年,影片一出引發外界震驚,許多人對平時形象陽光、溫暖的阿滴罹患心理疾病感到相當意外。《阿滴英文》在影音平台擁友267萬訂閱者,身為頻道主理人的阿滴甚至開設實體英文補習班、線上課程,個人事業看似相當成功,已是大眾眼中的「人生勝利組」,為何仍被憂鬱症找上門?
「她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去學校找老師,還抱著我說Bye Bye,就像平常一樣」一個悲傷的母親說著。她的女兒是22歲的歌手莊凌芸,從選秀節目脫穎而出,前途一片看好,最後卻在母校的圖書館墜樓不治,留給眾人的是震驚與疑問,她怎麼了?隨著眾人推敲,莊凌雲除了事業壓力、家庭因素以及傾向將壓力往身上攬外,也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
妳/你曾被身邊親朋好友嘲笑「輸不起」嗎?常常因為自己是火象星座就被揶揄自尊強、三分鐘熱度,脾氣說來就來像會行走的未爆彈?雖說每個人的情緒耐受度本來就不盡相同,但生氣的確會讓氣氛變得尷尬、場面難看,且若妳/你時常情緒起伏過大,易怒易焦慮而時常控制不住情緒,那得當心了,這很有可能是妳/你的荷爾蒙在作祟!
今天熬夜加班,隔天早上六點要起床,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活在人人斜槓的年代,上班族睡眠不足是常態,要維持精神專注若不是靠黑咖啡助陣,那手中必然有一罐會給你翅膀的能量飲料。不過,能量飲料可以給你翅膀,也可能提早送你起飛去見上帝?
都已經民國幾年,還在男兒有淚不輕彈?錯了,會哭的男生才是潮!專家指出,東西方男性長期被灌注「哭是懦弱的表現」,長期下來忍住不哭恐怕更會「傷心欲絕」──男性更容易心血管受傷和自殺,恐怕與不擅長流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