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永遠練不大? 營養師曝「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後果:恐無力頭暈低血糖
「増肌減脂」是近年許多民眾追求的目標,不過很容易因為錯誤飲食,導致肌肉沒有變大,反而讓體脂肪上升。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錯誤的增肌方式不僅無法使肌肉生長,還可能增加脂肪堆積,只達到「增肥」卻無「增肌」的效果。要促使肌肉肥大有必要條件,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假使運動前後沒有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肌肉中的肝醣很容易被過度消耗。
「増肌減脂」是近年許多民眾追求的目標,不過很容易因為錯誤飲食,導致肌肉沒有變大,反而讓體脂肪上升。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錯誤的增肌方式不僅無法使肌肉生長,還可能增加脂肪堆積,只達到「增肥」卻無「增肌」的效果。要促使肌肉肥大有必要條件,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假使運動前後沒有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肌肉中的肝醣很容易被過度消耗。
想要順利「瘦身」,正確的飲食調整與適當運動不可偏廢。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運動前後的飲食與減重效率息息相關,運動前應避免空腹超過5-6小時,並建議攝取總熱量不超過200大卡的食物,食物類型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為輔。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前可以吃東西,但食物總量不宜過多。在運動前1-2小時可吃固體食物;而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期間,過量進食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建議可改為攝取液體類食物。
早期攝護腺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血尿、夜間頻尿、排尿困難、尿流微弱、排尿疼痛、腰部骨盆疼痛,雖可能是攝護腺癌徵兆,但也可能是由攝護腺感染或攝護腺肥大引起。目前臨床上用於發現攝護腺癌的工具,是檢測血液中的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濃度和肛門指診。然而,如果檢查發現「PSA」升高,是否即表示罹患攝護腺癌?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專題報導解釋,PSA是攝護腺正常或癌變組織分泌的蛋白質,可經抽血檢測。以一般健康男性而言,PSA分數低於4ng/mL以下,表示罹癌風險非常低;4-10ng/mL表示風險較高的灰色地帶;PSA高於10ng/mL以上表示風險非常高,應格外注意追蹤。
想練肌肉卻練不大?運動後該吃什麼才能攝取足夠營養素,幫助增加肌肉量?嫚嫚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是正在鍛鍊中的成年人,醣類每天應攝取食物總量的50-60%(減脂者可調整至40-50%);脂肪則約20-30%,蛋白質則可視飲食情況提升。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後進行營養補充,醣類與蛋白質比例為每公斤/體重2-4克:1克左右。簡單的換算公式視,男性運動後應攝取20-30克蛋白質;女性應攝取15-20克蛋白質。良好油脂來源,較建議以Omega-3脂肪酸為主的食物。高油脂食物應避免,減少干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素吸收。
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而言,往往藏有巨大的潛在影響,如同空氣污染已被公認與慢性病甚至癌症有關。在空污之外,歐洲將交通噪音列為影響健康的第二大風險因子。以往流行病學多將交通噪音與冠心症、肥胖、糖尿病連結,可能的生理機轉是噪音會引起一連串壓力反應,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釋放壓力激素。夜間噪音甚至被認為會促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氧化壓力反應,導致免疫系統改變,增加體內炎症。
Q:萊克多巴胺是什麼? 目前作為哪些用途? A: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原先的研發目的,是作為氣喘藥物使用,但在臨床試驗階段發現其藥物效不符預期,無法通過相關法規上市,而發展出為畜牧業飼料添加之用。 Q:萊克多巴胺對生物有毒性影響嗎? A:在濃度極高的劑量之下,萊克多巴胺確實會造成不良反應。從人體實驗的數據觀察,在「注射」5毫克濃度的萊克多巴胺時,會有手抖、心悸、心律不整等反應,但並沒有致命性的危險。
你有顧好自己的心臟嗎?從長期統計數字來看,「心血管疾病」比當前人人聞之色變的病毒更可怕。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1700萬人死亡,佔全球死亡人數31%,其中有740萬人死於心臟病、670萬死於中風,可說是不分性別、年齡都要注意的頭號殺手。
入夏後氣溫節節升高,高溫環境容易導致精神不濟、食欲不振甚至一整天昏昏欲睡。天氣酷熱會使身體大量出汗,引發輕微脫水,可能影響到腦、心臟、腸胃道、內分泌甚至泌尿道的健康。這時候如果又選擇「喝飲料」,更容易令人口乾舌燥,過多糖份也會增加肥胖風險。最佳的解渴建議當然每日攝取足夠水份,如果覺得喝水味道無趣,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含有相對健康成份的飲品幫助水份補充。
Sunny營養師(黃君聖)為幫助家人長輩改善健康,從營收千萬潮流店老闆踏上營養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