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生理年齡關鍵? 研究曝:用飲食調控DNA「甲基化」 身體最多可年輕11歲
遵循特定的飲食或生活模式,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各種問題嗎?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國內有8成中老年人至少罹患1種慢性病,不僅可能是死亡的風險因子,更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負擔。近期《Aging》期刊刊載的研究指出,透過飲食調控體內的「甲基化」程序,或許有助預防慢性病、延長預期壽命。
遵循特定的飲食或生活模式,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各種問題嗎?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國內有8成中老年人至少罹患1種慢性病,不僅可能是死亡的風險因子,更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負擔。近期《Aging》期刊刊載的研究指出,透過飲食調控體內的「甲基化」程序,或許有助預防慢性病、延長預期壽命。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不少民眾已迫不及待出國旅遊。不過,若搭機時間過長,需要小心「經濟艙症候群」的發生,嚴重甚至可能導致猝死?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經濟艙症候群」又稱「深部靜脈血栓」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超過5小時的飛行,就有發生的危險。
學界普遍支持「健康生活」有機會延長預期壽命的說法。至於該採取哪些措施保持健康?壽命具體可以延長多久?美國心臟協會(AHA)隸屬刊物《Circulation》於最新刊載的研究中給出答案:若個人遵循8種對健康有利的相關措施,平均可延長壽命約8.9年左右。
我們睡覺的時候是處於無意識、無防備的狀態。因此,相較於白天待在家的其他場所或辦公室,睡覺用的臥室更要做好萬全的防護措施。尤其為了「腸道」及「腦部」的健康著想,更要做好防護措施。白天的時候,腸道一直在工作,沒有休息。但是晚上睡覺時,全身細胞都處在修復與恢復之中,所以對腸道而言,睡覺時正是修復與恢復的最佳時機。睡覺時消化活動幾乎停止,送至腸道的血液正好用於修復腸道結構。而且,優質睡眠對大腦的抗老化很有助益。如果能好好布置臥室,打造優質睡眠,除了可以改善腸胃功能,也能維持與改善腦部運轉速度、記憶力、認知功能、學習力及溝通能力。
睡眠時間的長短往往對個人健康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不僅睡太少會造成健康問題,「睡太多」同樣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刊載於《Neurology》的研究指稱,睡眠時間過短、過長皆與中風發作機率增加有關,個人的睡眠問題越多、中風的風險也就越大。
你睡得好嗎?當心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心臟健康甚至未來壽命。《美國心臟協會》2023年會上發佈一項最新研究報告 ,指出睡眠品質對總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皆有影響,並與預期壽命的長短有關。及早開始養成健康睡眠習慣,可以降低青壯年時期早逝的風險。
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或是睡到一半頻繁甦醒,以為設定的鬧鐘快響了,結果一看才凌晨3、4點。若歷經以下狀況,恐怕已經符合「睡眠品質不足」的定義,長期下來對身體的影響恐不容忽視?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提醒,難以入睡、睡眠中斷皆可能是睡眠品質變差的警訊。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以及肥胖,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防止第2型糖尿病的良好習慣,建立在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適當的熱量限制。然而,現代人因為缺乏運動、輪班工作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大幅增加了身體脂肪堆積以及隨之而來的代謝症候群問題,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提升運動效率,也成為科學試驗的研究方向。
男女若同處一辦公室空間,男性往往會認為空調溫度過低、女性則早已穿上外套禦寒。相較於男性,女性似乎更容易感到手腳冰冷,對於寒冷天氣的耐受度似乎也較為低落。背後的原理為何?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分享,男性與女性有著先天生理結構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