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新聞狂轟炸  當心「戰爭焦慮」引發精神疾病?

俄烏戰爭新聞狂轟炸 當心「戰爭焦慮」引發精神疾病?


潮健康/外電編譯


俄烏戰爭爆發台灣受關注  「戰爭焦慮」恐引發心理問題?


俄烏戰爭爆發台灣受關注  「戰爭焦慮」恐引發心理問題?

俄羅斯於2月24日向烏克蘭開戰,引發全球關注。烏俄戰爭爆發也使同處地緣政治戰爭熱區的台灣成為國際焦點,「Taiwan」一詞一度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關鍵字。新聞媒體連日播報戰爭畫面,也造成許多不少民眾內心不安,如同學者所說的「戰爭焦慮」(War Anxiety)現象。


戰爭焦慮又名「核焦慮」,是由美國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於冷戰時期提出、後由美國心理學家Michael D. Newcomb發展定義。數十年已累積相關研究證實,核焦慮會增加年輕族群罹患精神障礙症候群的風險;此外,歐洲心理健康衛生局(MHE)在近日亦表明,俄烏戰爭可能將對這時期成長中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毀滅性」的長期後果。


本身有情緒問題者,可能更要注意「戰爭焦慮」對身心造成的影響,尤其是患有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或憂鬱症的族群,如果觀看過多引發不適的新聞畫面,有機會造成症狀惡化。加上現在人習慣隨時盯著手機或電視尋求安定感與控制感,反而難以使心情安定,加重焦慮問題。


重大社會事件引發資訊焦慮 4招緩解心理衝擊


重大社會事件引發資訊焦慮 4招緩解心理衝擊

如同去年5-7月時三級警戒,台灣民眾籠罩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恐慌中,全國上下緊盯確診與死亡數,渴望即時吸收疫情的所有資訊,容易演變成「資訊焦慮」。如今,俄烏戰爭的新聞訊息鋪天蓋地,亦可能導致資訊焦慮問題爆發。該如何面對戰爭這種重大新聞事件造成的心理影響?


關注新聞的前30分鐘內容即可:新聞台以收視率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難免言論偏頗、標題聳動。若觀看新聞已造成內心惶恐不安,建議收看午間或晚間新聞的前30分鐘內容即可,其他部分可省略不看。


欲得知相關訊息,以信任的新聞來源為主:網路媒體時代,「假訊息」無所不在,通訊軟體的轉傳內容往往真假難辨。建議關注官方發布的新聞稿內容、或選擇值得信任的媒體來源;親友群組轉傳的內容或政論節目的片面臆測不必輕信。


接受內心的不確定性:戰爭期間感到惶恐不安是正常的,此時應專注於「可以控制的事情」,並隨時注意自身的心理狀態、練習接受不安情緒。靜坐、冥想有助於緩解壓力,運動、社交等措施亦可轉移焦點。


照顧好自己,並隨時向外求助:在戰爭或疫情期間,與家人、朋友的情感聯繫更顯重要。適時分享內心的感受是人類重要的舒壓方式。如果戰爭新聞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也應該適當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等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war: a brief review of research findings

The war in Ukraine can have devastating long-term consequenc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Fear of nuclear war increases the risk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among young adults: 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


延伸閱讀:

蔡頭肝癌離世,腹痛、出血才就醫為時已晚?醫師解析晚期肝癌棘手真相
納豆「腦出血」送醫! 每17分鐘就1人中風 醫師:出現「類中風」6徵兆莫輕忽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