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外電編譯
不少研究認為,適度的性行為有助於人體分泌催產素、腦內啡與血清素等荷爾蒙,達到更好的心理健康。如今《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刊載文獻更表明,進行性活動與體驗性快感,可能會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產生重大影響;而解決「性健康」問題,可能是促進晚年認知健康的關鍵因素。
Journal
of
Sex
Research》刊載文獻更表明,進行性活動與體驗性快感,可能會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產生重大影響;而解決「性健康」問題,可能是促進晚年認知健康的關鍵因素。
性行為有助於提升認知功能? 研究:3指標增加效果顯著!
為了研究性行為和認知健康之間的聯繫,美國荷普學院社會學博士Shannon
Shen招募1,683名受試者,年齡均為62歲以上中老年人。受試者的認知功能數據獲得完整保存,並且具有已婚、同居的法定伴侶,或者處於浪漫關係中的性伴侶。
Shen招募1,683名受試者,年齡均為62歲以上中老年人。受試者的認知功能數據獲得完整保存,並且具有已婚、同居的法定伴侶,或者處於浪漫關係中的性伴侶。
Shen使用蒙特婁認知檢測(MoCA-SA)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用以進一步探討伴侶性行為的3項指標:性頻率(性行為的頻率)、性愉悅(性活動帶來的愉悅程度)和性滿意度(對性關係的滿意度)。
研究結果顯示,在「性頻率」活躍的75-90歲老年人中,與過去一年沒有性行為者相比,每週至少進行一次性行為,與5年後更好的認知功能有關,這表明性頻率可能對高年齡層有認知益處;另外,對62-74歲者而言,影響認知功能的關鍵因素是「性滿意度」:與那些自認為性經驗不愉快者相比,認為性行為極其愉快和滿意的受試者,也有望在5年後體驗到更好的認知功能。
性愛話題隨老化逐漸被忽視? 專家:長者應保持固定性行為
至於性愉悅方面,對於男性而言確實看到5年後認知功能提升的變化,但在女性中沒有觀察到這種聯繫。不過,性滿意度與性頻率的提升,對於提升認知的好處並無性別之分,男性或女性皆能從中受益,並對於預防失智、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問題,具有一定程度的效益。
Shen認為,性是人類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往往會隨著人體老化而逐漸被忽視,且關於性生活的討論也會逐年減少。先前的研究通常關注性活動對身心健康的益處,包括改善情緒、心血管健康和整體幸福感。然而,很少有人關注性品質如何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
固定性行為有助提升免疫力? 研究曝常做愛有望獲得4種好處
事實上,固定發生性行為不只有提升認知的潛力,對提升健康狀況而言也有諸多好處?研究曾指出,伴侶每週至少發生一次性愛,雙方的「幸福感」會顯著提升;另有文獻也表明,每週至少發生1次性行為者,體內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水平更高,是使人體免受疾病侵害的抗體之一。另外,權威刊物《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一項研究也發現,與每月僅射精4-7次的男性相比,每月至少射精21次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更低。
A)水平更高,是使人體免受疾病侵害的抗體之一。另外,權威刊物《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一項研究也發現,與每月僅射精4-7次的男性相比,每月至少射精21次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更低。
美國精神疾病權威Carole
Lieberman更曾表示,透過接吻、挑逗、性暗示等前戲增加刺激感,有助於提升更多的熱量消耗。例如伴侶間熱情的擁吻,每分鐘可以消耗1-5大卡的熱量;按摩頸部、背部,每小時則可以燃燒約
80
大卡;每次達到性高潮,則能夠額外燃燒
60
到
100
大卡。
Lieberman更曾表示,透過接吻、挑逗、性暗示等前戲增加刺激感,有助於提升更多的熱量消耗。例如伴侶間熱情的擁吻,每分鐘可以消耗1-5大卡的熱量;按摩頸部、背部,每小時則可以燃燒約
80
大卡;每次達到性高潮,則能夠額外燃燒
60
到
100
大卡。
縱然性愛對人體的好處看似不少,但過度的性行為仍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或睡眠,提醒民眾在從事性行為時仍應量力而為,頻率過高或過低的性行為,不僅可能傷害伴侶感情,更有機會導致「性成癮」、影響心理健康。
資料來源:
Couples Who Have Sex Weekly Are Happiest
Myths, Presumptions, and Facts about Obesity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Sexual Activity in Young Healthy Couples
Is Sex Good for Your Brain? A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n Sexual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延伸閱讀: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明明有曖昧卻不想在一起? 專家:不一定是遇到渣男! 5行為恐是「承諾恐懼症」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