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侯孝賢驚傳罹「阿茲海默症」!  專家籲:「5養腦習慣」年輕時就要做  避免老年失智惡化

名導侯孝賢驚傳罹「阿茲海默症」! 專家籲:「5養腦習慣」年輕時就要做 避免老年失智惡化


潮健康/綜合報導

現年76歲、享譽國際的知名台灣導演侯孝賢,外傳近年深受「阿茲海默症」問題所苦;今年10月25日其家屬亦發布聲明證實,侯孝賢導演確診新冠肺炎後,後遺症進一步影響病情,不得已只好暫停電影工作。所幸侯導身心狀態平穩、並無大礙,目前已完全回歸家庭生活。

名導侯孝賢驚傳罹「阿茲海默症」!   常見失智症種類有哪些?

名導侯孝賢驚傳罹「阿茲海默症」!   常見失智症種類有哪些?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發布指南指出,侯孝賢導演所罹患之阿茲海默症,為「退化性失智症」的一種;好萊塢影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罹患「額顳葉失智症」、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確診的路易氏體失智症,皆屬退化性失智症類別。

「血管性失智症」則為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肇因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及智力減退。常見型態如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小血管性失智症。中風病人若存活,約有5%出現失智症狀,5後失智症風險則約25%。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另外,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如如營養失調、顱內病灶、新陳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藥物副作用、因藥物或酒精中毒等,皆可能是引起失智症的原因或風險因子。

正常老化與失智如何分辨?   失智症疾病的4大進程

正常老化與失智如何分辨? 失智症疾病的4大進程

「健忘」是失智的前兆嗎?正常老化與失智如何分辨?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公開資料,正常老化者可能會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若採取記憶測試,雖然無法完全記住測驗物,但會記得自己做過測試。失智者則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遺忘,且採取測驗時一概記不清測驗物,甚至忘記自己做過測試。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預計很快就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退化性疾病將成為重大健康議題。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症為「進行性退化」疾病,從輕度逐漸進展為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時間不一,具個別差異。一般而言,失智症病程,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中度、重度4大階段:

輕度知能障礙(MCI):為正常老化到失智症開始出現徵兆間的過渡區域。臨床統計,每年約有10-15%輕度知能障礙患者會發展為失智症。患者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易出現問題,但日常生活並無影響。

輕度失智: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而延誤就診。常見遺忘行為如忘東西放在哪裡且時常在找東西、忘記與他人的約會/會議或談話內容,分不清楚現在是幾年幾月幾日。

中度失智:生活能力繼續下降,對日常生活事物的處理上變得更為困難。例如忘記已發生過的事情(如是否吃過飯、洗過澡)、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對於辨認人物或認識環境和區分時間等更加困難,遠期和近期的記憶減退日趨嚴重。

重度失智:此時期的患者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他們可能江忘記身旁熟悉的人、事、物,甚至包括一些長期記憶;記憶嚴重喪失,不記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可能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不只健忘、迷路需要注意!   國健署曝10大失智症警訊

不只健忘、迷路需要注意! 國健署曝10大失智症警訊

除了逐漸無法記得重要的事物,失智症患者亦可能在誤認、情緒轉變、個性、言語表達、方向感、妄想、幻覺、睡眠、行動能力、飲食等各方面出現變化或退化。衛福部國健署提醒,若長者出現10大失智早期症狀,就應盡早就醫治療:

1.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常常重複發問或做出重複行為,並忘記已經發生的事情。

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例如原本可以很快地算數,現在卻連1+1等於多少都算不出來。

3. 對影像和空間的關係出現視覺困難。例如誤認鏡子裡的人是另一個人。

4.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例如無法處理每個月都在管理的帳務、代辦事項或工作。

5.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例如在自家周圍迷路並找不到方向。

6.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例如忘記用來寫字的工具叫做「筆」。

7.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尋回能力。例如拖鞋放在床上、衣服放冰箱。

8.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例如過馬路不看紅綠燈。

9.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覺得比較被動,或對各項活動失去興趣。

10. 情緒或個性改變。例如出現不尋常生氣、激動反應、疑心病重、口無遮攔。


失智症無法逆轉只能預防?   「5大養腦習慣」年輕時就要做

失智症無法逆轉只能預防? 「5大養腦習慣」年輕時就要做

至於失智症能否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預防?國健署強調,雖然目前仍無完全根治失智症的有效措施,但民眾仍能透過「5要4防」措施,加以預防步入老年後的失智症風險:

.要習慣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例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等。

要積極運動: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

要參與社交: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例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

要均衡飲食:每日進食攝取量可參考:全穀根莖類2-3.5碗、豆魚肉蛋類4-6份、低脂乳品類1.5杯、蔬菜類3-4份、水果類2-3.5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

要維持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 (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避免做4件事讓失智症惡化

防止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疾病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先前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衰退;血壓收縮壓大於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

防止菸癮: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菸可降低風險。有研究指出,持續抽菸者的每年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快。

防止頭部外傷:嚴重頭部外傷是失智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因此民眾應避免頭部受傷之機會。

防止憂鬱情緒: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病患本身應勇於面對,而家人也應給予支持。若家人出現性情改變、反覆提問、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應儘早就醫,透過腦部影像檢查和抽血檢驗,及早發現以利進行診斷,並進行早期救智,以改善退化並延緩病情惡化。




資料來源:
失智症及失智症十大警訊
失智症預防 - 衛福部國健署
認識失智症 - 台灣失智症協會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