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不著涼  身體自然從早暖到晚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不著涼 身體自然從早暖到晚


潮健康/綜合報導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千萬別著涼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千萬別著涼

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近日台灣全島轉為乾冷狀態,雖然白天中午最高溫可達20度,但日夜溫差劇烈,入夜後中部以北地區最低溫可達11度;民眾需特別注意劇烈溫差導致心血管風險上升。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曾受《潮健康》訪問指出,腦中風及心肌梗塞易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劇烈時發生,特別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曾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病史等,寒流來襲時可能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管中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務必做足保暖動作。

陳玠宇醫師指出,近兩周氣溫比起上月明顯下滑。隨著寒流來臨,院內心肌梗塞的病例也呈現上升趨勢,提醒高危險族群及年長者應穿戴禦寒衣物。現今布料材質科技進步,不一定穿著傳統的厚重衣服才能達到保暖效果,可選擇輕量的羽絨背心或羽絨衣外套,也有顯著的保暖作用。

陳玠宇醫師表示,高風險族群要注意頸部及軀幹的保暖,由於頸部直接影響進入腦部的血流溫度,曾發生中風的病人應注意頸部保暖。至於有心血管問題的族群,則要當心身體及軀幹保暖,避免刺激血管,增加心臟負荷。

清晨運動增心血管事件風險?  一旦出現「3狀況」就應停止鍛鍊

清晨運動增心血管事件風險?  一旦出現「3狀況」就應停止鍛鍊

至於假日抽空運動的民眾,尤其習慣「清晨運動」的長者,隨身攜帶保暖衣物更是必要之舉。陳玠宇醫師指出,清晨因「輻射冷卻效應」之故,常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心血管病人在半夜或清晨起身離開被窩時,務必先穿著長袖或保暖衣服,也可使用暖氣維持室內恆溫,減少起身時冷熱交替而誘發心血管病變的風險。

另外,服用三高藥物如抗凝血劑的族群,半夜起身時易失足跌倒,可能撞擊頭部造成腦出血,應格外小心。陳玠宇醫師補充,近日氣溫驟降,加上配戴口罩者的比例越來越少;因心血管疾病及肺炎感染掛急診的病患明顯增加,提醒高風險族群仍應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依照建議施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

陳玠宇醫師提醒,天冷時從事劇烈運動會增加流汗及脫水,每年馬拉松都有發生心因性猝死的狀況。高風險族群參加路跑活動時務必量力而為,一旦發現胸悶、體能耐力下降或有氣喘情況,應立即暫緩運動,並補充適量水份及電解質以保護心血管健康。

早晚溫差大「2件事」要少做!  重症醫示警:恐讓血管變脆、增猝死機率

早晚溫差大「2件事」要少做! 重症醫示警:恐讓血管變脆、增猝死機率

不少民眾認為抽菸或飲酒可以保持身體的溫暖,事實上在冬天這樣做,反而有潛藏的高致死風險。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舉例,以抽菸來說,冬季時人體感官較為遲鈍、麻木,抽菸者往往因受不了寒風而大口吸菸,吞下比平常多出好幾倍的有害物質,導致血管收縮劇烈,無形中使血管變窄、變硬、變脆,升高血壓,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而酒精雖然能刺激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產生溫暖的感覺,不過其帶來的溫暖感受並不能持久;相反地,酒精將導致體表血管舒張、鬆弛,使體熱的散發程度加快。在這樣的狀況下,血管來不及收縮,身體禦寒能力反而下降,更容易受寒、感冒,甚至增加失溫與猝死機率。

寒流來襲,民眾要謹記少碰菸酒,國健署也提醒,夜間與清晨時體溫較低,睡覺前應將保暖衣物備於床邊,半夜或早上起床,應先在床上活動四肢或伸展暖身,促進血液循環、早起時也可多喝溫熱開水。慢性病患者或長者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盡速就醫治療,避免心血管或三高問題惡化影響其他器官。

容易「手腳冰冷」體質必看!  9食物適度吃化身「行走暖爐」

容易「手腳冰冷」體質必看! 9食物適度吃化身「行走暖爐」

在氣溫驟降、日夜溫差極大的狀況下,若是容易手腳冰冷的體質,其實可以靠飲食做緩解?高敏敏營養師表示,事實上生活中有不少食物可以幫助產熱,其中9種食物不僅容易取得,更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代謝力,「自帶暖爐」的效果:

1. 老薑。老薑含有豐富的「薑烯酚」,是能使身體暖和的營養素民眾不妨在冷天多喝蛤蜊薑湯、熱薑茶,幫助身體暖和。

2. 辣椒。「辣椒素」是辣椒的辣味來源,辣度越高越能感到身體發熱。辣椒素也有助促進血液循環,若較為怕冷的民眾可以適度吃辣幫助排汗。不過,腸胃道較為敏感者建議避免空腹吃辣。

3. 黑胡椒。富含「胡椒鹼」可以幫助驅寒保暖;不只如此,黑胡椒也能幫助抑制脂肪合成。因此減重者可以用黑胡椒代替鹽巴、味精、醬油等做食物調味。

4. 薑黃。為強抗氧化劑,富含「薑黃素」,幫助身體產熱、提高代謝力。薑黃也有豐富的鐵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5. 大蒜。大蒜素有助血液循環、增加代謝,建議將大蒜壓碎後等待15分鐘再食用。平時也可以將大蒜融入料理中,如蒜頭雞湯、蒜頭炒菜等等。

6. 韭菜。韭菜屬於辛香料食材,能幫助血液循環。因此不只怕冷的民眾,也推薦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者可以適度食用。

7. 熱紅茶。紅茶中的「茶黃素」能促進能量代謝、維持體溫。曾有研究指出,飲用熱紅茶時,體溫下降的速度較慢,暖和的感覺能夠有效延長。

8. 70%以上巧克力。巧克力雖屬甜食類,不過70%以上的黑巧克力,糖分添加較少;且其富含「可可多酚」、「類黃酮」與「可可鹼」,分別有保持身體循環力、增加大腦血流量與協助調節情緒的效果。

9. 肉桂。肉桂含「肉桂醛」,有助身體產熱、提高體溫。有喝咖啡習慣者可於熱拿鐵或卡布奇諾中加入適量肉桂粉,幫助暖身。

天冷小心「急性心肌梗塞」瞬間奪命!  長者、慢性病族群注意「8大要點」

天冷小心「急性心肌梗塞」瞬間奪命!  長者、慢性病族群注意「8大要點」

最後,國健署也提醒民眾,處於季節交替時節、低溫或溫差大的環境下,65歲以上長者或慢性病、三高患者應注意以下,以預防急性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發作。首先,冷風接觸頭部、頸部易導致身體不適,因此圍巾、毛帽、厚襪與具包覆性鞋款是必須裝備。早出運動長者與晚歸上班族,保暖配件更缺一不可。

飲食方面,清晨起床時身體容易缺水、血液也相對黏稠。有早起習慣之長者或上班族,在下床後應先飲用300 c.c.溫水,使血液濃稠度降低。另外,冬天相約好友大啖吃到飽,攝取高油、高糖食物搭配酒類、高鈉湯底,皆為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子,因此民眾聚餐時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

民眾最常於秋冬從事的休閒活動:泡湯,同樣需要注意。在用餐或飲酒後,人體血液循環加快、體溫升高,若隨即將身體浸泡於熱水中,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劇烈收縮,導致暈厥、心悸等急性疾病。建議飯後2小時泡湯最為合適,且泡湯溫度避免超過攝氏40度。

運動方面心肌梗塞等症狀好發於清晨時段,建議65歲以上長者於早上9-10點、氣溫較為穩定時再外出運動。運動時務必做好保暖措施,且應隨時補充水分。也呼籲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定期量測與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並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控制症狀。

如遇出國或長期外出不在家,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應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若出現典型心臟病徵兆,如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或昏厥,建議盡速就醫接受治療。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