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頭痛幾乎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但如果你常因為到人多的地方,覺得身體會有種搖晃感、或是看手機時,突然感到暈眩,症狀持續三個月之久,就可能患有「PPPD」。
好發於 40 – 50歲的女性族群
PPPD(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中文名稱叫「持續姿勢-知覺性頭暈」,這是2017年由國際神經耳科學會(Bárány Society)發表對這項疾病的診斷基準。PPPD屬於慢性暈眩的神經疾病,目前臨床上還無法找到病因,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張哲誠醫師說,PPPD沒有明確病灶位置,常好發於女性,尤其是40歲到50歲的族群。
▲ 患有PPPD的人,可能到了人潮擁擠的地方,就會發作。
處在人潮擁擠的空間 就可能病發
張哲誠醫師表示,要引發PPPD會有三個前因,一是偏頭痛,再來是前庭性頭痛,最後是焦慮、恐慌,根據張醫師接觸的案例統計,確診病患中,女性佔大多數,且 5 – 6 成是中年女性,曾經有個病患主述自己只要在人潮擁擠的捷運車廂內,就會感覺天搖地晃,到後來根本不敢到人多的地方。
5 病徵自我檢測
PPPD的明顯症狀,就是常突然頭暈、走路不穩,或是非旋轉性的頭暈症狀,像是有搖晃感、跳動感的暈眩,斷斷續續約三個月的時間,病發一次就會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更久,張哲誠醫師提出 5 種讓姊妹們自我檢測的病徵,如果相符的症狀越多,就越可能患有PPPD:
1. 站立時,感覺無法平衡。
2. 搭車、坐車的搖晃感,會感到暈眩
3. 姿勢改變,像是轉頭、翻身等
4. 看手機、看空曠的地方
5. 處在人群中,會感到焦慮頭暈
▲ PPPD好發於女性,其中40歲到50歲的人,更要注意。
患有PPPD的人,經常會因為在看明明是靜態、或是讓人感覺愉悅的美景時,突然暈眩、不舒服,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病患的步態、姿勢改變,及迴避那些會造成頭暈的行為,久了在心裡可能產生莫大的壓力及焦慮,對生理、心理都不健康。
目前治療PPPD,會使用血清素相關的藥物,再搭配前庭復健,根據頭暈的症狀,給予對應的復健動作,一般來說,大約 3 個月情況會慢慢改善。
常聽到有很多人因為頭痛、頭暈四處求醫檢查,都找不到病因,要是姊妹們或身邊的朋友出現上述症狀,或許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朝PPPD診斷方向治療。
延伸閱讀:
每天起床天旋地轉又想吐? 醫:當心「耳石沉積症」引發眩暈性偏頭痛
疲勞駕駛危險程度「堪比酒駕」? 研究:整夜沒睡最危險! 肇事率暴增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