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筆界「哥吉拉」橫空出世?  減重藥物「Retatrutide」通過二期試驗:不到一年減24%體重

瘦瘦筆界「哥吉拉」橫空出世? 減重藥物「Retatrutide」通過二期試驗:不到一年減24%體重

肥胖已成為現代人的常見文明病,也因此近年類GLP-1針劑、又被稱為「瘦瘦筆」的減重藥品,獲得不少減重者的關注。2023年刊載於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指出,三激素受體促效劑「瑞他魯肽」(Retatrutide)通過二期人體試驗,表明不到一年內有望減去受試者24%的體重。目前研究團隊正積極於2026年前公布第三期試驗結果。

未滿40歲停經恐「折壽」?  研究示警女性:癌症死亡率高4倍、還可能提早失智

未滿40歲停經恐「折壽」? 研究示警女性:癌症死亡率高4倍、還可能提早失智

女性若於40歲以前進入更年期,竟可能與更高的死亡風險有關?刊載於《Endocrine Abstracts》並發表於歐洲內分泌學會議的研究表明,40歲前出現停經、不孕、性慾下降、熱潮紅等症狀,與「卵巢早衰」(POI)問題密切有關,且可能導致較高的心血管、癌症與全因死亡風險。

夏天開車「致癌物」吸好吸滿?  研究:「阻燃劑」恐使致癌率飆3倍

夏天開車「致癌物」吸好吸滿? 研究:「阻燃劑」恐使致癌率飆3倍

平時代步用的汽車,竟也可能潛藏致癌風險?根據近期刊載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指稱,2015年出廠的車輛,添加於車頂泡棉、座椅、儀表板電子設備中的「阻燃劑」,可能有致癌的可能性,且夏季時車內釋放的阻燃劑分子,是冬季的2-5倍之多。

容易焦慮、失眠是「自律神經失調」徵兆? 醫教3招自救:不只冥想打坐有用

容易焦慮、失眠是「自律神經失調」徵兆? 醫教3招自救:不只冥想打坐有用

明明身體非常疲倦,卻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頻頻腸胃不適,卻往往處於便秘或腹瀉兩種極端?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醫師表示,情緒上經常覺得提不起勁與疲勞,甚至出現焦慮不安或憂鬱,引發呼吸急促、胸悶、心悸等相關問題,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徵兆。

年輕人也可能肌少症? 專家揭增肌減脂菜單:加「這一包」補充優質蛋白質

年輕人也可能肌少症? 專家揭增肌減脂菜單:加「這一包」補充優質蛋白質

肌少症通常伴隨著老化所引起,但近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肌少症是肌肉的量與質減少的現象,包括:肌肉量低、肌肉功能低 、體能表現低的三低情況,專家表示,營養攝取不足是造成肌少症年輕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醒民眾應該要正確飲食搭配規律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

50歲後下半身「流速」開始變慢? 輕熟男保養必吃「1營養素」找回流量密碼

50歲後下半身「流速」開始變慢? 輕熟男保養必吃「1營養素」找回流量密碼

男性一過30歲,就要當心青春腺出問題導致「流量下降」?營養師杯蓋(蕭瑋霖營養師)受訪表示,50歲以上者約有半數面臨「青春腺」健康程度下降的狀況;若30歲青壯年族群不重視日常保養,不只會影響「男性雄風」,下半身的「中年危機」恐怕也會提早來臨。

睡眠品質變差竟是身體「甲基化」出問題? 醫提醒:有這「5點壞習慣」一定要改

睡眠品質變差竟是身體「甲基化」出問題? 醫提醒:有這「5點壞習慣」一定要改

「甲基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相對陌生的專有名詞,但它對人體作用的重要性卻超乎想像!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表示,甲基化如同基因表達的「開關」,除了在DNA的製造、維持和修復中扮演關鍵角色外,它還在免疫細胞的正常形成、荷爾蒙代謝和解毒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女性高血壓竟與婦科疾病有關? 研究示警:「子宮肌瘤」風險暴增45%

女性高血壓竟與婦科疾病有關? 研究示警:「子宮肌瘤」風險暴增45%

罹患高血壓不只會影響心血管功能;甚至可能增加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權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文獻指出,患有高血壓之女性,日後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恐大幅提升;研究認為,血壓升高可能造成子宮平滑肌細胞的損傷,從而導致肌瘤生長。

瘦瘦筆引發自殺、憂鬱? FDA初步認定無關連! 醫師親測3招維持減肥好心情

瘦瘦筆引發自殺、憂鬱? FDA初步認定無關連! 醫師親測3招維持減肥好心情

瘦瘦筆、瘦瘦針爆紅問世,以抑制食慾、短時間瘦身的有感效果成為新一代「減肥聖物」,加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等名人加持下,為整體減肥市場帶來極大風潮,在PTT、Dcrad等各個論壇都可以看到許多減重有成的心得分享。

地震後常做惡夢、緊張易怒?不及時治療恐PTSD! 醫揭4招遠離創傷「震後群」

地震後常做惡夢、緊張易怒?不及時治療恐PTSD! 醫揭4招遠離創傷「震後群」

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雖然地震帶來的恐慌或許已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醫師提醒大眾,部分心理症狀的發生,可能與「震後創傷症候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