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過大加速「免疫老化」更易染疫! 哈佛教5招解壓自救
不可小看心理壓力對健康的影響,過多的壓力可能會加速免疫功能的老化,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感染COVID-19病毒的風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就指出 ,各種社會壓力如創傷性事件、工作壓力、生存壓力以及社會性歧視等,都可能是同年齡者的免疫系統功能落差的原因。
不可小看心理壓力對健康的影響,過多的壓力可能會加速免疫功能的老化,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感染COVID-19病毒的風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就指出 ,各種社會壓力如創傷性事件、工作壓力、生存壓力以及社會性歧視等,都可能是同年齡者的免疫系統功能落差的原因。
壓力對身體的影響有多深遠?顏佐樺醫師表示,雖然未有證據顯示壓力會直接引發癌症,但已有多篇研究發現,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亦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動物實驗證實,壓力荷爾蒙與乳癌確實有相對應的關聯;此前一長期追蹤15-30年的研究指出,工作壓力較大的男性較易罹患肺癌、大腸癌、胃癌。而壓力甚至也會影響癌症治療和復原進展。
上班總是自覺無精打采,夜間更時常睡不飽、起床時疲憊感揮之不去?要注意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或工作繁重,對生理機能造成傷害。個人處於疲憊狀態,更可能影響工作表現或學習能力,因此呼籲民眾,除了攝取咖啡因之外,日常生活中可養成以下8種習慣,有助於維持一天的精神狀態,並在工作或學習時保持清醒:多與同儕交談、保持活動、攝取堅果類、腹式呼吸、午休小睡、日曬、環境涼爽、刺鼻氣味。
個人是否於老年後罹患「癡呆症」,可能與過往的生活方式有關?此前學界指出,癡呆症或認知功能障礙等大腦疾病,可能的發生原因與腦血管病變有關。因此,近期《Neurology》研究試圖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癡呆症風險建立聯繫,發現若在步入老年前做到「7件事」,或許有助於預防癡呆症或腦部病變。
現代人面臨緊湊的生活步調和資訊爆炸的時代,當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恐怕將影響到身心健康。而無形的壓力會用不同生理症狀來表現,像是頭痛、便秘、胸悶、憂鬱等,嚴重時甚至可能改變內分泌系統,影響可謂不容小覷。
確診後是否將罹患「長新冠」,與染疫一週後出現「5種症狀」可能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Nature》刊載研究說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分析英國、美國瑞典的新冠肺炎病例後發現,染疫者於確診第一週內,出現「5種症狀」以上,日後病程發展成長新冠的風險,將是一般確診者的3.53倍。
隨著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突然自覺心悸、頭暈、胸悶,時刻擔心自己也確診?小心是壓力過大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捷思身心醫學診所身心科李旻珊醫師受訪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相當多樣,並且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患者往往因為這些症而在各科掛號看診,身體檢查卻沒有明顯問題,容易影響日常生活。
明天會不會被感染?這兩天一直咳嗽怎麼辦?疫情之下,許多人愈來愈容易對未來感到憂心、焦慮。捷思身心醫學診所身心科李旻珊醫師指出,焦慮症特徵是對大小事感到緊張不安,對於未來預期發生的事,即使對常人而言並不重大,焦慮症患者就可能因為過度焦慮而出現坐立不安、異常緊張,甚至注意力無法集中,腦中一片空白。
長期失眠服用保健品,對促進睡眠有幫助嗎?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行為睡眠醫學臨床主任Suzanne Bertisch表示,以目前現有的研究而言,額外補充保健品是否能促進睡眠,仍存在許多爭議,但若產品含有以下4種成分:大麻二酚(CBD)、纈草、合成褪黑激素和洋甘菊,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不過,保健品的效用因人而異,在嘗試前仍須諮詢醫師。
疫情升溫壓力開始爆棚,出門怕確診只好在家當「防疫暴食怪」?因壓力或情緒產生的暴食行為,不僅容易增加體重、造成肥胖,亦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出版品《哈佛健康出版社》指出,目前科學界正試著將「正念療法」融入日常飲食中,以改善暴食者過度飲食、強迫飲食等行為。
經常有「火燒心」、出現明顯「胃酸逆流感」,可別等閒視之!事實上胃食道逆流若缺乏治療,日後發展為胃潰瘍、食道癌的機率將大幅上升。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吳文傑醫師指出,造成胃食道逆流大多與「飲食習慣不佳」與「壓力過大」有關。
衛福部「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曾指出,國人45歲以上的婦女高達50%以上平均腰圍超過80公分,且70%以上都有肩頸痠痛的問題。若合併更年期常見症狀,往往容易使女性情緒起伏過大,工作表現亦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