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

重拾運動發現「不復當年勇」?  研究曝真相:與「這細胞」活性下降有關

重拾運動發現「不復當年勇」? 研究曝真相:與「這細胞」活性下降有關

重拾運動習慣後發現「不復當年勇」,不單單只是年齡增長、疏於訓練的問題,也與體內蛋白質的機制變化有關?《臨床研究期刊》刊載的研究表明,長時間不運動將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失去活性,並可能使恢復運動後的個人表現顯著下降。透過先前的研究可得知,透過檢測血管內層中的蛋白質「Piezo1」,可以了解運動期間肌肉內的血流變化。研究團隊將遭受破壞的Piezo1細胞植入小鼠體內,並將其與具有完整Piezo1細胞的小鼠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體內Piezo1細胞失去活性的小鼠,在10週後的跑步、攀爬和步行表現皆低於健康的小鼠。

閱讀更多 »
營養成分高達「7種以上」!  研究指用「酪梨」取代奶油、加工肉  心血管風險最多降31%

營養成分「至少7種」! 研究指用「酪梨」取代奶油、加工肉 心血管風險最多降31%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人口死亡原因之一,估計每年奪去近1790萬人的生命。不過,民眾仍可透過改變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威脅。《美國心臟協會》(AHA)即建議,飲食上可用「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取代生活中常見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

閱讀更多 »
以前都吃錯了?  美心臟協會公布「10大護心飲食法」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懂

以前都吃錯了? 美心臟協會公布「10大護心飲食法」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懂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條件。考量到健康飲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美國心臟協會》15年來首次更新了飲食指南,並刊載於《Circulation》期刊。美國心臟協會根據過往研究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醫紀錄,節錄10種飲食建議,民眾可視個人健康程度作出調整。

閱讀更多 »
沒吃到基礎代謝率不會瘦?  醫揭「減脂迷思」:熱量赤字才是重點

沒吃到基礎代謝率不會瘦? 醫揭「減脂迷思」:熱量赤字才是重點

熱量控制是減重關鍵,吃不到基礎代謝率會影響減重速度嗎?恆新復健科診所史考特醫師(王思恆)說明,為維持生理正常機能如心臟、大腦、呼吸需求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約佔每日熱量消耗的70%,是每日身體熱量消耗最重要的一部份,與體重、身高、性別、年齡有關。

閱讀更多 »
「熱量限制」更長壽:幫助胸腺製造T細胞、減少發炎體作怪

「熱量限制」更長壽:幫助胸腺製造T細胞、減少發炎體作怪

科學家在過去數十年間,針對蒼蠅、老鼠的大量動物實驗中發現,限制熱量攝取有助於延長生物體的壽命。不過,人體是否能夠因此得到相同益處,仍無大型實驗數據能夠直接證明。耶魯大學研究團隊宣稱,限制熱量影響了一種與延長健康壽命有關的蛋白質「PLA2G7」,確實能夠減少慢性發炎,也增加了T細胞的數量。

閱讀更多 »
鈣補太多會腎結石與心臟病?  不想提早骨鬆、骨折  蛋白質與維生素D該怎麼吃?

鈣補太多會腎結石與心臟病? 不想提早骨鬆、骨折 蛋白質與維生素D該怎麼吃?

想要維持骨骼健康,人體需要各種營養素共同參與。均衡且健康的飲食型態不可或缺。哈佛大學醫學院建議,健康飲食應以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瘦肉為主。不過,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對於營養素的吸收能力開始下降,須留心維持骨骼所需的營養素是否攝取充足。

閱讀更多 »
減重遇「撞牆期」是營養素不夠!  每天「跑步」不會瘦?

減重遇「撞牆期」是營養素不夠! 每天「跑步」不會瘦? 營養師教「1動作」燃脂更快

台灣「肥胖率」高居亞洲榜首 ,慢性病、肥胖造成許多健康問題,被冠上「健康」的飲食風氣也逐漸興盛。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健康飲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貿然實行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嫚嫚營養師表示,曾有個案實行「生酮飲食」,體脂肪卻沒有下降、腰圍數字仍然超標。實施生酮飲食時,若攝取過量蛋白質,將導致熱量過剩與脂肪堆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