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外電編譯
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程是否將進展為「重症」,透過檢測體內的「免疫反應」可提前得知?美國南加州大學發表於《歐洲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大會》(ECCMID)的研究報告指出,年長患者平均住院「第3天」後,將是決定重症與否的關鍵期。透過事先檢測患者體內的宿主蛋白活性,有利於辨別病程的未來走向,進而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
「宿主蛋白」與重症進展有關? 研究:住院「第3天」後是關鍵
研究團隊針對於2021年3月至10月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進行觀察,90名患者中,平均年齡為60歲左右。除了重症患者的糖尿病或慢性心臟衰竭發生率較高,各組別之間的基線特徵類似。
研究團隊在患者住院的第1天、第3天、第5天與第7天採集血液樣本,並針對3種宿主蛋白進行檢驗,以利觀測身體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反應:「干擾素-γ型誘導蛋白10」(IP-10)、「C反應蛋白」(CRP)與「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簡稱TRAIL)。
觀測第1天,重症組與非重症組並無顯著差異。直至觀測第3天,重症組體內的TRAIL濃度開始出現下降、而IP-10的水平上升。實驗組的IP-10與TRAIL水平分別高於570
pg/mL(皮克/毫升)、低於25 pg/mL,符合世衛組織定義之重症者。
研究進一步指出,重症組所花費的恢復時間更長,平均為12天、而非重症組則為4天。重症組的死亡率呈現更高的趨勢,重症組與非重症組分別為20%與0%。另外,重症組發生「侵襲性二次感染」的機率,更是非重症組的8倍。
檢測「免疫反應」降低容錯率? 專家:有助於優化治療行為
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染病學博士兼研究作者Anthony
Sophonsri指出,透過觀察宿主的免疫反應模式,有助了解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學。患者住院第3天後,疾病進展可能出現潛在轉折,而該現象與IP-10與TRAIL指數的起伏有關,可能有利於識別潛在的重症患者。
「新冠肺炎是不確定性極高的疾病。透過事先監測住院患者體內的免疫蛋白,可能有助醫療院所更快做出反應,並準備相關應急措施。」
Sophonsri表示,人體對於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若「過度活躍」,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的嚴重併發症。儘管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等藥物有助控制與重症相關的發炎反應,但每位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存在差異性,並不能作為單一治療途徑。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確定可預測疾病進展的生物標誌藥物,以優化新冠肺炎的治療。
「許多急診室內的患者只得到最少量的氧氣補充,例如鼻插管。病程進展不到1週,他們可能就需要機械式呼吸補助。血液抽樣可將病程判斷的容錯率降低,或許就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Sophonsri表示。
資料來源:
Third day in hospital identified as a ‘tipping point’ in severity of
COVID-19 pneum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