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外電編譯
不少新冠肺炎確診者即使痊癒,2-3個月後仍然存在腦霧、過度喘息、呼吸急促、記憶力衰退等大小不一的症狀,該疾病被稱為「後新冠肺炎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PCS),一般稱作「長新冠」(Long Covid)。
長新冠的症狀因患者體質而異,目前對於長新冠為何發生、好發於那些族群,學界尚未有一致論調。除了上述認知功能相關症狀,科學家也發現長新冠將對人體的「凝血功能」造成嚴重損害,與確診者的「運動表現下降」趨勢亦有所關聯。
長新冠導致患者「凝血功能異常」 運動表現恐出現下降趨勢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醫學專家Melissa
Heightman博士與其團隊於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間,針對患有長新冠的確診者進行評估。團隊透過分析受試者體內的「溫韋伯氏因子」(VWF,一種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以及「ADAMTS13」(為一種切割或拼接溫韋伯式因子、以防止血管阻塞的蛋白質),測量受試者體內的異常凝血標誌物。
受試者完成一連串的運動測試,如在平坦的表面上行走、反覆站立與坐下等等。全程使用氧氣監測器測量其身體供氧量與乳酸水平。「當體內的氧氣耗盡時,身體會開始產生乳酸,而乳酸可以在沒有供氧的情況下轉換為能量。因此,鍛鍊時若身體供氧量下降、乳酸水平提升,表示受試者的運動能力出現受損。」Heightman表示。
研究結果顯示,20%的受試者乳酸水平升高,運動能力出現受損;而運動能力受損的受試者中,有55%體內的「溫韋伯氏因子」與「第八因子」(Factor
Vlll)2種蛋白質濃度顯著提升,意味著身體需要更多的凝血因子以應對凝血功能異常現象。
另外,研究也指出,溫韋伯氏因子與ADAMTS13因子的比例升高(≥1.
5),與運動能力受損亦有相關聯性。本身運動量較少或出現運動困難的受試者,凝血功能異常的機率較其他長新冠患者高出4倍之多。Heightman認為,研究結果揭露長新冠的發生,確實與運動表現下降具有顯著關聯性。
4族群確診更容易有風險? 專家:導入「抗凝血治療」或有幫助
Heightman示,長新冠的發病機制中,可能存在持續性的微血管或內皮細胞障礙。該種障礙對於人體的凝血功能較為不利,若平時運動量不足,如長者、久坐上班族、肥胖者或慢性病患者,確診新冠肺炎並罹患長新冠,恐將導致凝血功能異常風險增加,並引發相關症狀如牙齦出血、流鼻血、皮膚瘀青/紫斑、拔牙時大量出血等等。
「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抗凝血治療』或許在管理長新冠患者上具有潛在作用。該藥物的療效為預防血液中的血塊生成,在長新冠患者中尤其常見。若能夠及時採取相關治療,可能對預防長新冠造成的凝血功能異常有所助益。」
不過,Heightman強調,抗凝血治療措施對長新冠患者是否有必要性,仍須更多大型臨床實驗加以證實。以目前的治療來看,遵從醫囑、定期用藥,是使長新冠患者早日痊癒的首要目標。
資料來源:
Impaired exercise capacity in post-COVID syndrome: the role of
VWF-ADAMTS13 axi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