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毒莓果怎麼辦? 藥師揭A型肝炎懶人包:遇6症狀要馬上就醫

吃到毒莓果怎麼辦? 藥師揭A型肝炎懶人包:遇6症狀要馬上就醫


潮健康/編輯部


近期國外知名連鎖賣場進口的綜合莓果及藍莓,經抽驗後檢驗出「A型肝炎病毒」陽性,使得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如果已經將莓果製品吃下肚,該如何預防A肝來襲?若周遭親友已經食用,自己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微笑藥師廖偉呈藥師列出7大常見問題,幫助民眾解惑。


毒莓果事件持續延燒!  最近都要避免吃生食?


毒莓果事件持續延燒!  最近都要避免吃生食?

廖偉呈藥師指出,A肝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藉由食用受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散播。手部接觸到帶原者的糞便後,如未徹底清潔雙手,再接觸食物或口部也可能造成間接感染。另外,A肝病毒的潛伏期長,從感染到發病約15-50天,平均為28-30天。許多感染者不一定會產生症狀,但糞便裡卻有病毒而成為新的感染源。


廖偉呈藥師建議,近期飲食上盡量吃熟食,少吃冷凍莓果類與生食,並留意個人衛生,煮飯前、用餐前、如廁後應確實將手部清洗乾淨。若同住家人受A型肝炎病毒感染,應做好消毒工作,居家環境建議使用0.1-0.5%(1000-5000ppm)之含氯漂白水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使用清水擦拭即可。要注意的是,常見漂白水為5%,應以10-50倍的水稀釋後再消毒環境。


A型肝炎有哪些症狀? 發燒、沒食慾、出現黃疸快就醫


A型肝炎有哪些症狀? 發燒、沒食慾、出現黃疸快就醫

至於A肝有哪些症狀?廖偉呈藥師表示,6歲以下兒童感染後,70%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年紀較大的兒童或成年人感染後,約70%會出現症狀。其6大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上腹不適、黃疸(皮膚及眼睛變黃、尿液顏色變深)。而無症狀不代表無風險,如近期有食用到疑似受污染產品的家庭成員,建議50天潛伏期內做好個人衛生與環境消毒。


廖偉呈藥師強調,吃到有疑似問題的莓果產品,從最後一次食用日的次日起應進行50天「自我健康監測」,留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期間如果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腹部不適、黃疸等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飲食史,以及時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


感染A型肝炎的嚴重性?  如何接種A型肝炎疫苗?


感染A型肝炎的嚴重性?  如何接種A型肝炎疫苗?

廖偉呈藥師表示,大多數受感染者能自然康復,只有極少數病例會發生「猛爆型肝炎」,不過嚴重者還是可能導致死亡。A肝的致死率約千分之三,通常發生於老年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如慢性B型、C型肝炎患者)。疾管署也建議,慢性肝病、肝癌或免疫力低下等具有A肝重症高風險民眾,如曾食用該批莓果類產品,可在最後一次食用日後2週之內,就醫評估自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之必要。


廖偉呈藥師說明,因A型肝炎疫苗安全性及效益很高,完成2劑疫苗接種後可提供長期保護力,幼兒A型肝炎疫苗已納入我國兒童預防接種公費疫苗項目,請家長按時帶幼兒完成接種。


感染過A肝後會不會復發?  A型肝炎病毒該如何治療?

廖偉呈藥師指出,感染後產生之抗體(anti-HAV IgG)可延續終生,因而終生有抵抗力。A型肝炎雖不至於造成慢性肝炎,但有10-15%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而傳染力最強的時間為潛伏期的後半期(即在產生臨床症狀前2-3週),會持續到出現黃疸後7日,無黃疸病人則為肝指數AST、ALT上升至最高峰後7天。大多數的病患在出現黃疸後1週即不具感染力。


A型肝炎病毒目前並沒有治療的特效藥,通常是採取支持性療法,也就是症狀治療。例如:患者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就採取支持性治療以減輕症狀、讓患者多休息,提高免疫能力對抗A型肝炎病毒。


最後,廖偉呈藥師提醒民眾,若發燒不適時,服用乙醯胺酚切記別超量每日4,000毫克(8粒藥錠),或選擇其他較不具肝毒性的退燒藥。感染病毒期間肝細胞可能會受損,但是肝細胞有再生的能力,通常兩個月到半年之間就可以恢復。痊癒後不需特別吃保肝類產品,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資料來源:
【吃到毒莓果怎麼辦?A型肝炎懶人包】 - 微笑藥師 Phar.Smile




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愛喝手搖飲易脂肪肝、加速肝癌三部曲? 地中海飲食加「1類菜」減重救肝
「hMPV病毒」是什麼? 5歲以下更容易感染? 症狀、治療、預防方法一次搞懂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