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腸病毒」大爆發?  醫曝典型症狀不是腹瀉:4帖藥可緩解

文章分類/

國內「腸病毒」大爆發! 典型症狀竟不是腹瀉? 中醫師曝「4方劑」緩解症狀

✦ 2024-07-20 更新
4390 瀏覽
❝ 快速摘要:透過中醫介入治療,也能緩解小朋友的腸病毒症狀?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醫師指出,此前一名5歲女童患者因過敏性鼻炎,而長期於中醫門診調理身體。本次回診時卻發現該患者輕微發燒、咽喉痛、口破、腹痛、舌紅苔白膩,且合併四肢起水泡、紅疹等疑似腸病毒症狀。
快速跳轉目錄



潮健康/編輯部

透過中醫介入治療,也能緩解小朋友的腸病毒症狀?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醫師指出,此前一名5歲女童患者因過敏性鼻炎,而長期於中醫門診調理身體。本次回診時卻發現該患者輕微發燒、咽喉痛、口破、腹痛、舌紅苔白膩,且合併四肢起水泡、紅疹等疑似腸病毒症狀。
台灣5月份「腸病毒」大爆發!  典型症狀竟然不是腹瀉?

台灣5月份「腸病毒」大爆發典型症狀竟然不是腹瀉?

莊照宇醫師表示,上述女童出現的症狀,屬於中醫「外感風熱」夾「脾胃濕熱」證型,故開立銀翹散合甘露消毒丹為主的內服中醫藥方予其服用,治療3天後症狀明顯改善。提醒家長應隨時留意孩子的狀況,若出現腸病毒重症徵兆應儘速就醫,切勿掉以輕心。

莊照宇醫師說明,農曆五月初五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而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另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由於社區風險升高,因此加強腸病毒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莊照宇醫師進一步指出,最容易感染腸病毒的年齡層落在5歲以下小朋友,同時這階段也需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的出現,今年3-5月已突破6萬人次。中醫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主要流行於每年3-5月,達到高峰後又逐漸趨緩。

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今(2023)年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由3月初的每週2,332人次,增加至5月的11,916人次,迄今已累積突破6萬人次(62,865人次),顯示國內正處於腸病毒流行期,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且高於2017年以來同期。目前腸病毒71型輕症累計已10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則到3例。

莊照宇醫師解釋,感染腸病毒雖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如腹痛、腹瀉,但比例並不高,因腸病毒的「腸」代表此類病毒經由「腸道」感染,大多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播,故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5天,最常出現的症狀反而是咽喉痛、發燒,甚至合併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之典型特徵。

孩子患腸病毒「中醫嘛欸通」  醫師曝4大治療方劑緩解不適

孩子患腸病毒「中醫嘛欸通」  醫師曝4大治療方劑緩解不適

莊照宇醫師指出,針對腸病毒的治療,中醫常採用「瀉脾清熱、解毒透疹」的治療原則,初期發燒、咽喉紅痛,選擇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若咽喉腫痛明顯,影響進食吞嚥,可改為普濟消毒飲,配合外用的吹喉散,以有效縮短病程,避免小朋友脫水或營養失衡。

至於針對口咽及手足部的水泡,若合併腹悶脹、胃口不佳,則可用甘露消毒丹加上藿香正氣散,佐以薏仁、茯苓、桑白皮化水濕,以及銀花、牡丹皮、清血熱。若小朋友原先有癲癇、熱性痙攣病史,處方甚至可提前加入鉤藤、燈心草等清心肝鬱熱,穩定神經系統。

提前做好腸胃保健、增強免疫力  「這些事」助降低腸病毒感染風險

提前做好腸胃保健、增強免疫力 
「這些事」助降低腸病毒感染風險

莊照宇說明,對於腸病毒的預防方面,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無效,因此宣導洗手、戴口罩,甚至用漂白水做居家消毒,預防效果會更佳。由於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故平素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很是重要。中藥保健茶飲方面,可選擇金銀花、連翹、藿香、扁豆、薄荷等解熱毒化腸胃濕氣。

另外,配合穴道按摩如合谷穴、曲池穴、魚際穴、神門穴、陰陵泉穴等可以幫助通暢身體循環。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少食用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方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風險。針對5歲以下小朋友,也提醒家長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表現,一旦小朋友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心跳呼吸急促等徵兆,需即早就醫。

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諾羅「2特性」與腸胃炎不同! 醫曝滅毒關鍵:只靠勤洗手仍有感染風險
新冠、猴痘病毒肆虐 「防疫用品」怎麼選最好? 專家:沒這「3大特性」別買!

快速跳轉目錄

▧ 最新文章

✦ 潮健康致力於推廣健康潮流新知,歡迎各種形式之媒體洽談合作 ✦
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或電洽:02-6605-0993,將有專人與您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