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這些事恐讓器官罷工! 營養師示警:身體保養最忌「8種惡習」

再做這些事恐讓器官罷工! 營養師示警:身體保養最忌「8種惡習」

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體內器官都一清二楚!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器官的正常運作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因此對待器官應該要比「對待愛人」更加細心呵護。高敏敏營養師也說明,各大器官的照護需要「趨吉避凶」,尤其以下風險因子更要有意識地避免。

腎功能低於50%也沒徵兆?  醫揭「慢性腎臟病」6大風險群:出現症狀恐已末期

腎功能低於50%也沒徵兆? 醫揭「慢性腎臟病」6大風險群:出現症狀恐已末期

腎臟功能已經出現受損,身體卻可能完全「無感」?哪些人口能是高風險族群?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通常在病程已進展到第三、四期時,才會逐漸出現程度不一的尿毒症狀、使患者意識到需進一步就醫檢查。

扛世代兼職打工少喝水  外送員「雙側腎臟結石」送醫!  醫揭泌尿道結石手術3大差異

扛世代兼職打工少喝水 外送員「雙側腎臟結石」送醫! 醫揭泌尿道結石手術3大差異

兼職工作賺外快,當心水份攝取不足引發腎結石。一名外送員因家庭經濟壓力,平時除了正常上班,為增加收入也兼差業務工作,不只休假極少且長時間忙於工作少喝水,檢查後竟發現雙側腎臟結石達1.5公分以上,就醫後接受輸尿管鏡手術取出結石。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代謝症候群被認為是第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盛行率增加的主要危險因子。《內科學誌》最新一期論文指出,飲食控制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重要環節,近年興起的「間歇性斷食」因為實行方式簡易,被認為具有幫助減重、預防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等好處,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不著涼  身體自然從早暖到晚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不著涼 身體自然從早暖到晚

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近日台灣全島轉為乾冷狀態,雖然白天中午最高溫可達20度,但日夜溫差劇烈,入夜後中部以北地區最低溫可達11度;民眾需特別注意劇烈溫差導致心血管風險上升。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腦中風及心肌梗塞易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劇烈時發生。

李克強心臟病驟逝  氣溫震盪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與心律不整?  醫揭心肌缺氧常見3徵兆

李克強心臟病驟逝 氣溫震盪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與心律不整? 醫揭心肌缺氧常見3徵兆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傳出因心臟病猝逝,年僅68歲。秋冬氣溫變化劇烈,為何易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受訪表示,氣溫驟然變冷易令血管劇烈收縮,尤其是心臟血管一旦發生收縮痙攣,血管或血管壁上斑塊就容易被擠壓破裂,造成嚴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逝世!  2大「最致命心臟病」恐在瞬間奪命  醫示警:季節交替是疾病高峰期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逝世! 2大「最致命心臟病」恐在瞬間奪命 醫示警:季節交替是疾病高峰期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驚傳於今日(10/27)凌晨因心臟病發於上海逝世,享壽68歲。每年11-12月正值秋冬交替期間,早晚溫差較大,若家中長輩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登山成解封後「最夯運動」?   新手登山客必知「3大高山症」:延誤就醫恐24小時內奪命

登山成解封後「最夯運動」? 新手登山客必知「3大高山症」:延誤就醫恐24小時內奪命

隨著疫情逐漸解封,運動人口也逐漸增加,尤其是登山運動已成為熱門選擇。然而,登山過程中伴隨海拔漸升,環境條件也隨之改變,包括低氣壓、低溫、低濕度、高紫外線等。尤其低氣壓可能導致空氣中氧氣含量減少,造成高山症狀。

明明有氧、重訓都有做! 為何體重數字就是下不去? 營養師揭8大主因

明明有氧、重訓都有做! 為何體重數字就是下不去? 營養師揭8大主因

踩上體重計就像玩「數字猜謎」,永遠猜不透自己為何又胖2公斤?就算勤奮運動健身,卻發現體重數字不減反增,原因到底是什麼?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減重瘦身的過程中最忌被體重數字「綁架」,稍微變重並不代表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不吃鹽多喝水降血壓?  她低血鈉送醫急救!  醫揭低血鈉輕、中、重度症狀

不吃鹽多喝水降血壓? 她低血鈉送醫急救! 醫揭低血鈉輕、中、重度症狀

現代社會健康意識抬頭,但是,過度追求健康採取激烈飲食,也可能會造成身體傷害。一名60歲婦人退休後追求養生,看見網路資訊宣稱「鹽份影響血壓」,於是突發奇想,三餐皆不加鹽並大量喝水,希望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未料身體開始愈來愈虛弱,甚至意識狀態變差,緊急送醫後發現是「低血鈉」,血鈉值僅120 mEq/L(正常值約135-145),接受適當治療才得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