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持初心關注全民健康!許書華創健康管理診所:從體重管理找回身體自主

稟持初心關注全民健康!許書華創健康管理診所:從體重管理找回身體自主

許書華醫師強調,《書心健康管理診所》將以醫學、科學為本,針對個人進行客製化評估,從疾病、環境、生活習慣、心理等方面分析致胖因子並逐一擊破,矯正錯誤躁進的減重觀念與習慣,讓減重不再拘泥於減下的公斤數,而是真正的能夠減下脂肪並且不流失肌肉,達到高品質的健康管理計劃。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代謝症候群被認為是第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盛行率增加的主要危險因子。《內科學誌》最新一期論文指出,飲食控制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重要環節,近年興起的「間歇性斷食」因為實行方式簡易,被認為具有幫助減重、預防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等好處,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

腸道微菌叢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  研究:「2種菌不足」恐增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

腸道微菌叢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 研究:「2種菌不足」恐增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

成人體內約有100萬億細菌,其中高達8至9成存活於腸道內。近年來,腸道菌群對於調節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發育的作用已逐漸明瞭,亦有研究指出腸道菌群失調與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包括重度焦慮症、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巴金森氏症、思覺失調症有關。

調理包、含糖飲料別吃太多!  研究:超加工食品增癌症發生與死亡率

調理包、含糖飲料別吃太多! 研究:超加工食品增癌症發生與死亡率

糕點、餅乾、冰淇淋、調理包、冷凍食品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由於含有較高的鹽份、脂肪、糖份及人工添加劑,過去已有各項研究指出攝取過量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近期一項利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將近20萬筆數據的觀察性研究更發現,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罹患34種特定癌症的風險。

「人工色素」吃太多易引發大腸炎、過動症?  醫揭1招降低曝露風險

「人工色素」吃太多易引發大腸炎、過動症? 醫揭1招降低曝露風險

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化學物質暴露過量,可能造成大腸發炎或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風險?一份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動物研究指出 ,小鼠長期接觸「紅色40號」的人工色素成份會誘發輕微大腸炎,而著色劑的慢性暴露可能干擾小鼠的腸道微菌叢,增加大腸發炎問題。

肝癌「免疫治療」困境將突破?  北榮研究:腸道菌相可預測治療反應率

肝癌「免疫治療」困境將突破? 北榮研究:腸道菌相可預測治療反應率

國人「肝癌」發生人數至今未明顯下降,更被稱之為「國病」。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醫師表示,免疫治療是晚期肝癌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單一使用免疫治療有效率約15%-20%,合併治療的有效率約30%。不過,肝癌的免疫治療不像其他癌症可用PD-L1作為有效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Biomarker),在肝癌患者身上,無論PD-L1表現高低,都有一定比例對免疫治療有反應。顯示目前缺乏有效的生物指標以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

45%癌症死亡可預防!  最新研究揭6大因子:肥胖致癌死亡增幅最大

45%癌症死亡可預防! 最新研究揭6大因子:肥胖致癌死亡增幅最大

癌症是現代化國家人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全球重要公衛醫療課題,雖然醫學科技朝向精準醫療個人化發展,如何預防癌症發生仍與一般民眾切身相關。發表在《刺胳針》的最新研究指出 ,從2019的各項統計數據,可避免的癌症死亡個案接近450萬例,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44%以上,其中,抽菸、飲酒、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最有關係。

狂跑廁所未必是「腸躁症」!醫:3症狀出現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狂跑廁所未必是「腸躁症」!醫:3症狀出現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上班族一緊張就狂跑廁所?不少年輕族群因此被診斷為「腸躁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醫師受訪表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推估高達20%-25%,是相當常見的腸道問題,治療後如果症狀未改善且出現警示症狀,須注意是否為其他腸道疾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