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好不了怎麼辦? 《刺絡針》:攝取「益生菌」半年  症狀有望緩解6成以上

新冠後遺症好不了怎麼辦? 《刺絡針》:攝取「益生菌」半年 症狀有望緩解6成以上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對全球影響逐漸式微,但各地仍有不少確診者受到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所苦。為此,權威期刊《刺絡針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刊載研究指出,新冠確診者長期服用益生菌,或許有助於更快從長新冠症狀中恢復。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5年平均復胖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5年平均復胖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肥胖是目前全球最重大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更是增加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癌症與胃食道逆流等共病症的危險因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975年到2014年之間,全球肥胖比例急升三倍,相關併發症的治療費用每年高達1兆美元。

憂鬱症可以靠飲食預防?  營養師推15種「抒壓飲食」:趕走憂鬱還不用怕胖

憂鬱症可以靠飲食預防? 營養師推15種「抒壓飲食」:趕走憂鬱還不用怕胖

華語歌壇天后李玟不幸離世,引起不少民眾對於心理疾病與憂鬱症預防的重視。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心理疾病的預防可以由多個方面下手,其中「營養攝取」也是重要的預防方法之一。

肥胖者暴飲暴食原因找到了? 研究證實:大腦對營養素反應「嚴重受損」

肥胖者暴飲暴食原因找到了? 研究證實:大腦對營養素反應「嚴重受損」

肥胖者對於飲食中營養素的反應較弱,與日後減重的復胖率增加有關?今年6月12日國際期刊《Nature Metabolism》發表一篇由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團隊所著的研究,團隊比較各30位健康體重的受試者(BMI值25以下)以及BMI值30以上肥胖受試者的差異。

解悶別再揪團大吃大喝!  營養師推15種「好心情」食物:有效抒壓還不用怕胖

解悶別再揪團大吃大喝! 營養師推15種「好心情」食物:有效抒壓還不用怕胖

近日氣溫驟降、氣候相對不穩定,加上已屆年末,難免讓人有心情鬱悶的感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可能覺得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喝酒、大吃大喝等行為,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不過,攝取這些食物僅能得到短暫的歡愉感,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則可能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狂跑廁所未必是「腸躁症」!醫:3症狀出現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狂跑廁所未必是「腸躁症」!醫:3症狀出現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上班族一緊張就狂跑廁所?不少年輕族群因此被診斷為「腸躁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醫師受訪表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推估高達20%-25%,是相當常見的腸道問題,治療後如果症狀未改善且出現警示症狀,須注意是否為其他腸道疾病引起。

攝取「纖維質」降血壓還能防失智?  專家籲多吃「4種食物」

攝取「纖維質」降血壓還能防失智? 專家籲多吃「4種食物」

多吃富含高纖維的食物,能為身體帶來何種益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可保持腸道環境健康,避免肥胖與並顯著降低各疾病發作的風險。先前的研究即指出,多吃纖維對降低心血管疾病有益,且能預防糖尿病、癌症,而《Nutritional Neuroscience》刊載的最新研究表明,成年人攝取足量纖維質,可降低老年後的施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