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食物中毒案元凶是「諾羅病毒」?  醫:傳染季返家必做1動作  否則恐「一人得全家得」

王品食物中毒案元凶是「諾羅病毒」? 醫:傳染季返家必做1動作 否則恐「一人得全家得」

台灣食安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中毒事件後,知名餐飲集團「王品」旗下2家餐廳「初瓦」、「嚮辣」;日本料理餐廳「藏壽司」接連傳出食物中毒案例,其中初瓦與嚮辣通報案例共計82例、藏壽司更是在11天內接獲2起通報,新莊、淡水分店已被勒令暫停營業。

接觸「塑膠微粒」不只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揭危害:心臟病、中風風險高4倍以上

接觸「塑膠微粒」不只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揭危害:心臟病、中風風險高4倍以上

「塑膠微粒」不只可能影響人體的生殖系統,更有引起心血管事件、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的疑慮?《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載研究指出,觀察到頸動脈組織中含有塑膠微粒者,在未來3年內罹患心臟病、中風的風險,以及全因死亡風險是未有塑膠微粒者的4倍以上。

AMH逼近40歲女性! 篠崎泫公開凍卵療程辛酸:時間重來會更早凍

AMH逼近40歲女性! 篠崎泫公開凍卵療程辛酸:時間重來會更早凍

無論是否想生小孩,凍卵都是30歲後女性的必做功課?女性生育力隨年齡增加會逐年下降,35歲後更急速下降。為了保留懷孕的重要機會,近年凍卵風氣逐漸盛行,首次公開「凍卵過程全記錄」的篠崎泫更在影片中大秀打排卵針治療過程及取卵心境,她更是抽血才發現AMH值比同齡女性低,呼籲所有女性及早尋求專業生殖醫學醫師評估才能保留生育自主權。

深坑大火引爆「空汙」竟是奪命因子?  研究示警:低濃度PM2.5也會增死亡風險

深坑大火引爆「空汙」竟是奪命因子? 研究示警:低濃度PM2.5也會增死亡風險

新北市深坑區昨(20)日驚傳電子產品廠房起火,雖於當晚6時撲滅火勢,但因該處置放大量電子產品與鋰電池,導致雙北多處傳出惡臭;濃煙更一度飄散至新北市新店、中永和與台北市文山區等地。雪上加霜的是,約1週前境外的空氣汙染隨著東北風大舉入侵台灣。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本身有「慢性鼻竇炎」問題,不僅可能造成鼻塞、嗅覺出問題,合併「鼻息肉」更可能影響耳部、引起中耳炎或耳鳴等狀況?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醫師表示,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

連生殖器都會長?  身體出現「粉瘤」千萬別硬擠:傷口恐流出「起司味分泌物」

連生殖器都會長? 身體出現「粉瘤」千萬別硬擠:傷口恐流出「起司味分泌物」

皮膚組織突然異常腫大,當心並非為尋常的粉刺或痘痘,而是更為棘手的「粉瘤」!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翁子玉醫師接受專訪指出,粉瘤為一種「良性腫瘤」,因其特殊結構「囊袋」容易堆積角質代謝物,比起粉刺或痘痘在治療上更為複雜。

比汽油更毒? 研究:吸入柴油車廢氣  恐破壞大腦「連結能力」

比汽油更毒? 研究:吸入柴油車廢氣 恐破壞大腦「連結能力」

「空氣汙染」如同肥胖、熬夜或久坐等不健康因素一般,是造成身體狀態每況愈下的風險因子之一。此前有研究宣稱,吸入過多的懸浮微粒「PM2.5」,恐怕容易導致癌細胞的形成、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如今刊載於《Environmental Health》期刊的研究聲稱,即使是暫時暴露於「柴油氣體」中,都可能影響大腦「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的運作,從而提升認知下降或憂鬱症風險。

大便偏硬、放屁很臭  當心便秘影響膚質顯老!  營養師推「1液體」早上喝幫助排便

大便偏硬、放屁很臭 當心便秘影響膚質顯老! 營養師推「1液體」早上喝幫助排便

排便的順利與否,會顯示出身體的代謝狀況,對體態呈現也會有影響?李婉萍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體內,不僅促使息肉生長,甚至有引發癌變風險。尤其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自然,便秘也逐漸成為上班族或年輕族群的「文明病」。

諾羅病毒年前爆發!  吃年夜飯也會感染?  醫:易一人得全家得

諾羅病毒年前爆發! 吃年夜飯也會感染? 醫:易一人得全家得

只用酒精勤洗手不夠!近期諾羅病毒大爆發,衛福部疾管署指出,今年(2023)僅1月8日到1月14期間就有接近14萬人因「急性腹瀉就診」,高於2022及2021年同期,也有部份中學傳出因群群感染諾羅病毒集體送醫。疾管署特別提醒,所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手部接觸污染物再碰觸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甚至吸入嘔吐物及排泄物中的飛沫而感染諾羅病毒。